商丘火神台的由来
一个是管理火,一个是崇拜火星,观察它的运行。为了观察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星体的运动,古代人把天空分成大小不一的二十八个群落,称为二十八宿,作为观察的象征,用来表示日、月、五星所到达的位置。
其中东方黑龙七夜中有一颗星对着商丘,就是心脏,也叫火星和商兴。4200年前,这颗恒星每年都以恒定的模式运行。它在东方出来的时候,在南方来的时候,在西方落下的时候,每年的重现时间都非常准确。
当时的魁拔就是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用肉眼观察天空来确定农时和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和耕种,从而指导农牧业生产。据说这种以火星变化为导向的观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1世纪。
商祖岐之所以叫隗伯,是因为太岁星出现在石矛,叫“山隗”,出现在嘉年,叫“隗风”。久而久之,观察火星的火和太岁星就叫做隗伯,观察大火星就叫做隗和火星太。由于隗波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李人民,人们对他十分敬仰,称他为“火神”,所以这个驿站也叫“火神”。奎伯死后,人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埋在了台下。
扩展数据:
商丘还有一个与火密切相关、被后人广泛祭祀的传说——隗嚣。隗波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位天文学家。他是黄帝的第四代孙子,帝喾高辛家族的儿子。曾辅佐大禹治水。传说在颛顼之后,帝喾是商陆部落联盟的首领,于是他让儿子阚伯做这里的“火首领”。
奎伯恪尽职守,努力救火。他死后,后人建庙拜他为火神。人们在他存放火种的土台上建了一座火神庙,或称魁拔庙、魁拔台,也称火星台、火神台,后称火神台。
此站位于商丘市古城西南,毗邻隋炀帝陵墓,距离200多米。
火神台呈墓型,基围270米,直径56米,顶径20米,台高35米。根据考古发现,平台完全由夯土建造,许多汉代的瓦片和陶器碎片都是在夯土中出土的。据推断,最早的火神平台可能建于汉代。
台上的建筑是元代大德年间范廷弼所建,距今已有700多年。现存的大雄宝殿、朝拜殿、大禅门、东西禅门、东西配殿、钟楼和鼓楼,以及山门下的戏台。
据当地管理人员说,整个瓦肯平台完全是建立在流言蜚语的基础上的。明天,它将是干的(10个房间)和地下的(12个房间)。外圆内侧形似古铜钱,象征天地阴阳和谐。正殿东墙两侧镶嵌碑文,均为清光绪年间所立,碑文已破损多时。
在寺庙的正殿里,有一尊火神主奎伯的雕像,两边各有一名随从,两边各站着两名保护者。西厢房是商代的祠堂,东厢房原来有商姓的泥塑图腾,2001因为年代久远被拆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