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10问答帮你彻底理清新高考“3+1+2”模式(附新高考如何选科)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实行“3+1+2”模式。
“3”: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考试。各科满分150,总分450。各科成绩计入原成绩考生总分。
“1”:选考科目,物理或历史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每科满分100分。
“2”: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由考生自主选择的两科,经评分后计入考生总分,每科满分100。
新高考“3+1+2”模式解密
下面重点介绍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即将实施的“3+1+2”高考模式。未来的新高考是怎样的?很多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今天带着10的问题,带大家详细了解八省市的改革方案。
1.8省市改革方案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有哪些变化?
第一,考试科目组合不同。
现行高考招生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3”是语文、数学、外语、数学、科学;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八个省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和山东一样,都是取消文综/理综,文理不分。与山东不同的是,科目设置是“3+1+2”的组合。其中“3”是全国统一高考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数学不是一分钱一分货,合情合理。“1”由考生从物理、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2”由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个科目中选择。山东的方案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选择3科参加分级考试。
第二,评分方式不同。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八省市与山东计划相同。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150分,三门选考科目100分。
与山东方案不同的是,在8个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两门课程直接评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课程评分。而山东则对所有选考科目采取比例换算原则和“一分一段”形式,换算分数连续排列,保证换算后考生各科成绩不变。
第三,招生模式变了。
目前普通高考是以高考总分为标准的。高考综合改革后,山东和八省市均实行了“两基一参考”的招生模式,即招生学校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考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拔考生。
第四,录取方式发生了变化。
目前高考志愿设置是以学校为志愿单位,每个学校可以填报几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一个选项。高考综合改革后,部分省市采取“高校专业组”的方式进行平行志愿招生。一个学院有几个学院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又由几个专业组成。同一院校专业组内所有专业对选修科目的要求相同,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的单位。
第二,你为什么没有参加外语和选修科目的多次考试?
关于外语考试的时间和频率,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重庆等6个省市计划仅在6月份组织1外语听力和笔试,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每年两次的外语考试。江苏、广东两省6月计划组织1笔试,将外语听说考试放在平时,实行机考。山东的外语(听力)考试定在6月5438+10月,同一天连续组织两次。每次考试时间约20分钟,两次考试的高分算作外语科目成绩。
这些做法与现有高考安排基本一致,不增加考试次数,不改变考试时间(外语听力除外)。已经确保考试安排不会影响目前中学的教学组织安排,也将缓解目前外语考试的命题、组织和管理压力,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年制外语考试要建立标准化命题机制,积累标准化题库。目前山东省和8个省市还没有完全达到这方面的条件,所以现有的考试安排暂时不变。条件成熟时,可以积极探索实行两年制外语考试,逐步推行。
与山东方案类似,8个省市也在6月份统一高考期间安排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确定考试人数为1。选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评卷、统一公布成绩。
这主要是因为:要保证高考的安全有序进行,每年需要20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高考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计入高考总成绩,在性质上等同于高考。实施方案做出这样的安排,既减少了多次考试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也缓解了基层组织考试的压力,可以避免重复使用大量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3.通过测试和选考有什么区别?
第一,考试目的不同。
及格测试是测试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的水平测试,以“达标”为主,不强调区分功能;选考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具有良好区分功能的水平考试
第二,考试科目不同。
合格考试涵盖国家规定的全部学习科目。选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
第三,考试内容不同。
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是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确定的必修和选修必修内容。2018、2019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选择测试的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选修内容。
第四,考试时间和考试人数不同。
语文、数学、英语每年1次通过考试,考试定在1个月开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合格科目每年考两次,分别安排在6月和6月开学。选考科目每年考1次,考试安排在6月份统一高考后。
第五,考试成绩的呈现和使用方式不同。
合格科目成绩呈现为“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分数)。合格考试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依据之一。选择考试成绩是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其中,物理、历史直接计入8省市计划考生总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计入有成绩考生总分。
4.为什么物理或历史要选1,其他4选2?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考生应先选历史、物理1科目,再选政治、地理、化学、生物2科。
这样设置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大、中、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门学科作为首选,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相关省份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办学条件有一些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的首选科目之一,可以有效地与现有的教师和教室进行对接,引导不同地区、不同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大学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第三,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成长和发展。学生可以从四个重新选择的科目中选择两个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理论上有12种组合。与改革前两个学科合并相比,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又促进了文理融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符合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方便招生,高校会将招生计划分为物理和历史两大类进行编制。录取时,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也会分两个序列排队录取。
也就是说,同一个考生不能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科排队,所以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参加选考。
5.考生如何决定选择考试科目?什么时候能确认?
考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考试科目,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和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
第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根据自己对各科的喜好进行选择。
第二,考生要根据院校相关专业的要求进行选择。
第三,考生可以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和特色进行选择。
科目的选择最终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决定。高考报名前可以改选考科目,高考报名后不能改。但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学习哪个学科,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考生要综合考虑自身优势,尽早确定,尽量避免转科。
6.“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科分科有什么区别?
“3+1+2”的模式与传统的文科分科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的核心素养地位,又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选拔人才的要求,还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在“3+1+2”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从12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加了考生的选择余地。而传统文理只有两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1固定组合。
第三,考试内容不同。在“3+1+2”的模式下,学生不分文理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样。但是,传统的数学考试科目的内容和难度是不同的。
7.“3+1+2”模式有什么优势?
结合减少混乱。
第一个好处很明显,减少组合,减少选科的干扰项,减少学生和家长的困惑。
轮班科目大大减少了。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离开班级的科目自然会减少。
学校安排课程比较容易。
在大量人员离校的情况下,会给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老师安排带来很大的困难。
3+1+2的组合少了,不去上课的学生大大减少,课程、老师、教室的安排会更合理。
学生的学习更加稳定
在班次较少的情况下,不必班次的情况会有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级里,学生上课的节奏和氛围是一样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和竞争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尽可能避免了学生上完这门课马上去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了轮班带来的干扰。
八、物理和历史为什么要算原分?其他选修科目算成绩?
录取时,选择物理的考生和选择历史的考生分别排队录取;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会使用同一张物理(或历史)试卷,同一组考生。省教育考试部门负责试卷系统和评分,因此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利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
由于其他可选科目不同科目的难度差异,以及报考相应科目的考生群体不同,所选科目的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实行分级主要是根据学生选择的科目不同,各科难度不同,各科原始成绩不可比。是从教育考试公平公正的角度来做的。
比如考生A选了思想政治教育,考生B选了化学,两者都是80分。考生A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考生中排名第1000,考生B在所有化学考生中排名第1000。简单地把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成绩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为等级成绩,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的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原始成绩不可比的问题。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八省市在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数理统计与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的经验,在对八省市历年分数线和录取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 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合度、提升度、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确定八省市采用等级评分法,具有较高的度。
“一年级一年级”和年级分配既保证了不同科目成绩的可比性,又增加了考试的区分度。遵循“不改变考生单科排名”和“保证选考科目权重适当,保证折算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障了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充分的安全感。
九八省市计划中的评分规则是什么?
十、12组合科目,如何选择更科学?
3+1+2的模式有12种组合。有哪些比较合适的推荐组合?这里也给大家分析一下。
1.选报物理学科组合
①物理+化学+生物
这个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粹的“理科生”计划。对于纯科学思维,不想沾染文科的考生来说是必然的选择。这个方案记忆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缺点是学习也很难。好在新高考制度下,这不一定是最有竞争力的方案。
②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事实上,一些顶尖大学的可报率是100%。因为政治是大学后参加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以后的考研影响很大。缺点是政治学与物理、化学关联不是很大,很难起到链接和促进学习的作用。选择这种组合的同学,一般都属于学霸的水平。
③物理+政治+地理
99%都能报专业。这种学科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好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高分和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种强制选择。这种组合更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
99%都能报专业。选人往往是物理成绩优秀,其他科目成绩一般,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学科中,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背诵(历史和政治),物理和地理的结合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是物理成绩优秀,逻辑思维能力强;二是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没有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2.选择历史学科的组合。
①历史+政治+地理
艺术、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都选择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②历史+政治+生物
语文、体育、医学的普通学生。生物成绩在三本理科中比较好。专业升学率达到75.3%。除了生物学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学科目有较高的要求。
③历史+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这其实是文科中更理性的选择。适合与物理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清晰,不擅长死记硬背纯文科的考生。
④历史+地理+生物
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占比77.8%。地理生物学起来比较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的学生,但是也会比较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