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经济学派的历史
这就是数理经济学派受到攻击的地方,因为有很多理论前提明显与现实不符。但是,经济学研究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步的。首先假设一些严格的条件,得出适用性较差的强结论;然后把条件一个个弱化,再用好的应用得出一个弱的结论。弗里希·布莱克和迈伦·斯克尔斯在提出他们在现代金融理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期权定价理论时,也包含了很多后来被一一取消的假设,比如:欧式期权,期权看涨,期间不除息,期间不除息,股价服从正态分布。而且他们是在取消了路易斯·巴切莱特关于零利率和负股价的不切实际的假设后得出的结论。
数理经济学的理论一般被认为与数学模型密切相关,而这种用数学模型来推理经济行为的方法至今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可以直接验证这一点。在1969-1999和31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44位经济学家,其中1990和1994分别有3位经济学家。以及在1969,1972,1974,1975,1977,1979,1993,1996。
在所有这些获奖者的名单中,大约90%的获奖者是因为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而获奖的。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常微分方程与方程、偏微分方程与方程、差分方程与方程、线性规划、最优规划、投入产出、控制论、不动点理论、集合论、拓扑学、泛函分析、集值映射、微分几何、群论、代数、概率统计、随机过程、博弈论等。,许多令人着迷的数学理论也逐渐应用于经济问题。
除了那些能清楚看到有很多数学理论和方法的获奖者之外,确实有几个经济学家看起来和数量经济学或者数理经济理论没有关系。即使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他们仍然没有立即得到主流经济学家或正统经济学家的认可。
例如,获得美国心理学杰出贡献奖和计算机科学奖的赫本·亚历山大·西蒙(Herbent Alexander Simon)就是一位非正统的经济学家。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得益于西蒙的贡献,尤其是他的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但西蒙的博学天性,使他在用协调的决策者代替传统管理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时,在建立解决人类行为问题的“有限理性”模型时,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统计学和逻辑学的许多内容,这也是他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
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M·布坎南被誉为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桥梁,也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不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诺奖得主。看起来他获得的理论会与数学模型无关,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他因为在公共选择理论领域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相当的数学修养是不可能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深层次的。
有新制度学派的鼻祖罗纳德·高斯,有英国皇家瑞典学院科学院院士、诺奖评委拉尔斯·林炜教授评价说:“基础经济学要改变了,管理经济学找到了新的支点,经济史研究增加了新的动力。经济学和法理学的交汇处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法律经济学,传统法理学开始动摇。”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他是继布坎南之后第二个因为数学方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的原因。但我不知道科斯在二战期间被借调到政府,做了大量战时统计工作。此前,科斯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主要课程是公共选择理论,这方面的大量数学理论令人着迷,这是他最终提出“交易成本”的基础。在两位仅因历史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中,福格尔主张运用定量分析研究经济史,被称为“经济史新学派”的创始人,两位数学功底非常好的名师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个是监管经济学先驱斯蒂格勒,一个是被称为“实证统计学之父”的西蒙·库兹涅茨;诺斯也被称为“新经济史学派”的领袖,是新制度经济学派中制度变迁理论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他建立在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上的全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在“新增长理论”的发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大量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文章都说明了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