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在位期间修建了哪些水利工程?
郑国渠是战国末期秦在关中开凿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朝鲜水利工程师郭征建造,大约十年后完工。位于泾河北岸,今泾阳县西北25公里处。它从西部的水镜引水到东部的洛水,全长300多英里(灌溉面积称为4万公顷)。公元前246年(秦王元年),秦王采纳了朝鲜人郭征的建议,由郭征主持修建了一条大型灌溉渠,将水镜水从西边引到东边的洛水,全长300多里。泾河从陕北山区奔涌而出,流向礼泉,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势西北略高,东南较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开始在礼泉县东北部的谷口修建总干渠,使总干渠沿北麓向东延伸。自然,总干渠分布在灌区的最高处,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溉4万多公顷。自郑国渠开挖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渠头逐渐被填满,水无法进入渠道。历代以来,河道入渠的地方在古口不断变化,但古口以下的干渠航道不变。
2.修复灵渠
灵渠,又称桂香运河、兴安运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境内。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运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秦朝,连接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就是岭南与中原之间的主要水路运输路线。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运送征服岭南所需的兵力和物资,下令石碌挖河渠,连接湖南和澧水。这条运河建于秦朝第二十年(公元前219年)至第二十三年(公元前215年)。原为秦赤水渠,后因漓江上游无水而称零渠、濯渠。唐朝以后,方改名是一个灵渠,但它也被称为窦河。自建成以来,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岭南与中原之间的主要水路运输路线。历史上历代都有对灵渠的修缮,大规模的记载有23处。1936随着粤汉铁路、桂香铁路、桂香公路的建成通车,灵渠航运逐渐停止。1958年,三里斗水利大坝修建后,灵渠停航。此后,河道因年久失修而淤塞,两岸多处堤岸坍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恢复了传统风貌,但目前只以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