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应用高峰论坛:智能空间的应用将引领视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6月12日,2019智能眼镜应用高峰论坛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以CES Asia为契机,本次高峰论坛邀请了新华网?媒体未来研究院、软通智慧、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品真联合系统、产业服务联盟、CRRC数码科技、聚星科技、台湾省智能眼镜行业协会、海尔集团、诺基亚贝尔、链接元素、爱普生、上海陈涛资产管理等十二位行业专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智能眼镜如何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真正解决问题。

彭国华:没有服务,工业物联网就不会发展。

产业服务联盟秘书长彭国华分享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新产业服务发展趋势》报告。彭国华在演讲一开始就强调AR最大的价值在工业领域,在工业中,最大的价值是工业服务。“互联网加工业”已经发展到“互联网和工业服务的阶段”,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领域是降低运维成本。制造服务将是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工业运维服务需要AR技术。在提到工业AR落地的主要场景时,彭国华强调,帮助用户降低工厂的运维成本是AR落地的主要突破口,因为大部分用户不用锦上添花,开源不如节流。从产业服务的角度来说,AR智能眼镜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产业,产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做好产业服务。AR智能眼镜的应用只能在generate才有很大的价值。在工业运维服务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和浪潮下,AR智能眼镜有机会通过工业服务商和设备商的大规模使用、经验积累和价值创造,成为重要的工业服务载体,重构工业价值链。

叶玉萍:智能空间重新定义了城市的未来,智能眼镜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软通动力首席战略官叶玉萍发表了题为“智慧空间重新定义城市未来”的主题演讲。“世界是一个数字化的‘智能空间’,AR智能眼镜是进入智能空间的核心。有权威的数据报告。截至目前,AR年增长率为80.3%。很明显,这是一个爆发式的市场,但前提是要有场景化和数字化的能力。”叶玉萍指出,在AR智能眼镜产业生态系统中,需要有基础设施建设来数字化现实世界。只有充分数字化,AR智能眼镜的应用端才会得到不同维度的拓展。智能眼镜只有拥有有意义的信息才有用。在数字双胞胎的镜像世界里,商场里的实体店老板都在虚拟世界里有店面。如果走在商场外面的路上,从眼镜上可以看到商场内部的店铺信息。人们会买智能眼镜吗?告诉我哪里有日本料理,就在你面前的虚拟双胞胎空间里。当数字双胞胎和镜像信息创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会买智能眼镜,否则为什么要买眼镜?所以现场很重要。叶玉萍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一个“连接”的角色,沉浸式的体验将改变人们对数字世界的感知,3D可视化智能眼镜将成为智能空间时代非常重要的工具。最后一公里的沉浸式体验,将以AR智能眼镜为载体,搭建人与智能空间的桥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和服务。

王飞:新媒体的爆发会带来媒体融合技术的爆发。

张国祥:智能眼镜将是5G时代数据交互的主要工具

品臻联合系统董事长张国祥分享了“智能空间AI+中间平台布局”主题演讲。张国祥表示,AR和VR虽然发展了很久,但还没有真正实现产业爆发,产业发展任重道远。随着5G的到来,智能眼镜将是5G时代收集数据的主要工具,AR/MR智能眼镜的时代即将是革命性的。AR/MR智能眼镜的穿透式可视化功能使其成为智能空间的最佳载体,移动设备将在未来逐步被取代,各行各业将根据需求模块化开发不同的产品。AR/MR智能眼镜将是AI和智能空间的入口,5G将是未来AR/MR多应用最重要的推动者。张先生说:“我们一直生活在太空中,过去的空间与未来的空间是不同的,因为未来的空间经过技术处理后将成为智能空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数字体验。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被重构,变得更加智能。”在智能空间中,人们会不断地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交互,大量的数字化会变成可视化甚至3D可视化,这些都是通过AR智能眼镜的载体和服务系统平台来实现的。

周思航:智能眼镜减少技术人员1/3。

杭州CRRC数码科技副总经理、工学博士周思航带来了实际应用后的一些思考。他提到了两个问题。一、从运营角度来看,目前AR智能眼镜主要应用于实时训练、数据采集、实时录入、实时查询等场景,而这样的场景需要有一个系统平台来支撑,需要相应的业务数据库的建设和积累。第二,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没有有效的方案对考核、检查、培训进行标准化,来管理一线工人的安全隐患,AR智能眼镜也无法解决目前管理过程中的冒险行为。周思航还介绍了轨道交通的运维场景和行业痛点。周思航说,短时间内用机器代替运维人员的做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远不如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培训有价值。在交互方式上,周思航表示,眼睛交互是智能眼镜最好的交互方式,未来也有望实现。最后,周思航分享了基于智能眼镜的轨道交通行业未来应用方向——巡检图像比对、操作纠错、安全隐患预警等。

蔡娟:AR智能警用头盔重新定义智能安防

在最后的圆桌环节,台湾省智能眼镜行业协会会长、左震集团董事长、新华网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彦、上海资产管理合伙人何、海尔数字技术平台上海区域运营总监任瑞琦、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业务总监王政道、Linked Elements CEO、爱普生董事韩分别从各自的行业、经历、背景等方面探讨了全球智能眼镜的发展趋势。探讨“AR智能眼镜连接智能空间”、“AR智能眼镜在5G时代面临新挑战”等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医疗、安防、工业制造等方面都是AR智能眼镜未来的刚需。距离5G真正商用落地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如何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AR智能眼镜应用平台,让丰富的应用在上面生长,产生价值,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巨大挑战。

首先,新华网的杨德安说,过去以智能眼镜为导向,今天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什么是智能?智力必须能够区分个体差异。如果你还像传统媒体一样,这里所有人看的内容都一样,不知道你看完会有什么体验。这不叫聪明。智能眼镜不仅仅是作为实现智能的工具,我认为在一个大的生态空间里,你可以用自适应能力来匹配语音。你需要什么?它可以综合整个空间的物理数据、生理数据和心理数据,然后进行计算。智能眼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与人和其他生物的情感交互,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只有把这个未来放到场景里,才有商业模式。为什么这副眼镜和那副眼镜不一样?怎样才能和眼镜建立联动?这是一种情感关系,也是一种依赖。我的产品和老友记一样,超越了智能,进入了情感范围,这是一个跨专业、跨领域、跨领域的挑战。

左震集团的董亮说:用手机平台做眼镜是不对的。你不能把PC戴在头上做所有的事情,这是错误的。很多挑战,很多探索验证后的一点结论。AR智能眼镜需要突破。我们认为AR智能眼镜行业明年会有很大的变化,变化不是来自硬件。它应该能够理解人和外部物理环境的变化。未来我们说的智能眼镜,将不再只是硬件的生态链,而是整个智能空间。最重要的是,AR是AI的入口,一个是大脑,一个是眼睛,5G是神经网络。所有的信息都必须通过眼睛来收集。与人眼最接近的是眼镜,也是未来与环境、信息、物体交流的最重要载体。5G是推动AR的动力。智能眼镜都是在处理图像,没有低延迟是做不到的。

海尔的任总说:海尔在工业领域有很多经验。从智能空间的角度来看,智能眼镜是一种跨空间的体现。与工业场景中非常常见的固定摄像头不同,智能眼镜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移动的,一个是在工业场景中。现在收集大量数据大多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智能眼镜戴在人前,人通常会有关注的焦点,所以自然形成了一个精准的需求流量入口,所以我们非常看好智能眼镜在行业内的发展前景。什么是刚需?成本是最大的需求。现在一直在说工业4.0,包括智能制造的工业转型,但是转型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而且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比如一个工厂需要做智能化改造,小到几千万,大到几千个传感器的小改造。现在互联网转型都是大企业在做,很多企业没有这个能力。中小型制造业如何转型?我们考虑了几个方向,都想建基站和基础网络。当我们看到Top Smart的产品时,突然拓宽了思路,可以从两个大需求的角度来缓解这种能力,尤其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此外,工厂转型面临老化问题。除了自动化,还需要提高员工的整体控制能力。这就要求个人要聪明,要求解放双手。智能眼镜是非常好的设备,可以配合我们的设备服务器,实现一套标准的产业转型解决方案。

爱普生韩先生:产品最终会让整个行业生存下去,生活中肯定有一些场景需要用到。对于爱普生来说,有必要将智能眼镜融入生活的某些方面。比如保安,需要提高执法效率,需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行业生活中的一道屏障。一路上有很多挑战,也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发展产业的不是一家公司。我们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优势,把这个产品方案做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对于智能眼镜来说,5G技术并没有让它成为更好的产品,而是让应用本身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也是未来五年,中国近60%-70%的企业将进口智能眼镜应用的情况,这是我们最大的受益。如果能在浪潮中真正转化为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诺基亚贝尔王:5G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运营商卖流量,卖连接,卖分成。切片属性在我们行业的应用是一揽子解决方案。我们必须遵循销售思维,将整个诺基亚产品线与我们的合作伙伴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云管理解决方案。我们有5G网络、云平台和智能眼镜。相信智能眼镜会逐渐取代PC和手机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移动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的边缘云要到明年6月才会大批量规划。不管你的企业要不要部署边缘云,运营商都会在明年6月前统一规划。智能眼镜应用在某些场景下确实是刚需。比如前后端合并。120急救中心需要专家医生的指导以及全程视频和语音的录制。这种对前后端的需求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为我们的智能眼镜整合整个前后端。此外,通过智能眼镜,前端和后端的沟通更加便捷。我们从眼镜的第一视角对比图片。这种比对过程比拿手机进行录取和摄入要简单直接得多。你看到的是一个后台机器或者人员对比出来的画面,非常真实,非常贴切。还有安防、工业制造方面的场景,都是智能眼镜的刚需。

李总裁:为什么说物联网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必然?其必然性带来的现象有哪些?第一,未来设备智能化是必然的,会改变一些现有的问题,改变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智能设备创造了一些新的应用价值,但应用模式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是智能眼镜?传统眼镜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但智能化之后,智能眼镜开始不再是针对消费者,而是进入更广泛的范围,服务更多行业的用户。单一的智能眼镜是不会发挥作用的,它必须与周围环境和多种设备融为一体,而且必须是场景化的。除了谈刚需,还应该想到智能可能是在解决需求弱的问题。因为我们要进入的是一个碎片化的应用场景,而且不是单一的一个产品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把不同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组合起来才能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不需要考虑刚需问题,可能需要持续解决弱需求问题。

陈涛资本何总:AR眼镜已经从一个极客玩的科技产品变成了现在可以开始逐渐落地的东西,从一个科技驱动的产品变成了一个应用场景或者智能空间驱动的产品。那么也就是说,在整个应用场景中,无论是智能工厂、智能医疗,还是智能安防,都能真正落地和被驱动。在一个大的场景中,AR眼镜作为重要的传感器和重要的显示终端,配合其他各种传感设备和各种设备,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解决场景中的一些问题。

总的来说,AR智能眼镜行业的发展和应用价值是一个从智能硬件阶段到智能空间规划的过程。就ar智能眼镜而言,重要的硬件基础是AR智能终端,具有很强的可穿戴性和可移动性。其商业化和市场化不仅需要光学系统、无线通信、电池、处理器、计算机视觉技术、人机交互能力的配置和技术产业链的演进,高速网络的发展也成为重要因素,在实现无线产品的同时保证了大容量AR内容应用和与外界环境交互的实时直观体验。正如Top Smart总经理李传贤曾经说过的,“AR智能眼镜不仅仅是一个硬件集成产品,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Top Smart将致力于串联这个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让AR智能眼镜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堡垒。”

业界预测,2020年,基于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的VR/AR应用等增强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将随着5G网络的成熟而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连接数将达到1000亿。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社会会对AR智能眼镜的应用价值有更多期待,也会产生更可观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