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四等制看红巾军起义,为什么蒙古人不是主角?

曾经称霸欧亚大陆的蒙古人,最后在汉人的地盘翻车了,因为黄河泛滥,朝廷处理失误,腐败盛行。?石头人的一只眼睛搅动黄河,让全世界都反对?韩和高呼,声势浩大的红巾军起义正式拉开序幕。

但当我们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惊讶地发现,真正在打仗的人,大部分都是汉人,而蒙古人此时却成了配角。这是怎么回事?

杨谈明朝第八大案:元末红巾军北伐如火如荼。为什么数量达到顶峰后戛然而止?

一,

元朝将其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个阶级,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毫无疑问,蒙古人享有最高特权,也是统治者;色目人主要是西方人和最早征服的东欧人,人数仅次于蒙古人;汉人,主要是原金朝以下的人,也包括女真、契丹、朝鲜等。,统称为汉人;而南方人地位最低,主要是南宋统治下的人。因为他们最终被征服了,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

因为在蒙古学习汉文化上没有达成一致,也导致了统治汉族地区的官员还是汉族人。换句话说,如果不跟别人比,生活在南方的汉族人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传统上,普通人很少反抗,一般不会把刀架在脖子上。他不会有这种想法。然而,元末起义军的领袖汉·山童却不同。他的祖先在策划叛乱,他自己也在等待时机。果然,他这次等到了黄河的决口。

他利用自己白莲教教主的身份,又加了?石头人的一只眼睛搅动黄河,让全世界都反对?成功的口号?绑架一些普通人。他成了第一批和他一起造反的人之一。因为他戴着红领巾,所以被命名为红领巾军。

事实上,很少有人在开始时关注起义。否则,当地县令抽调的几名士兵早就逮捕了首领韩了。然而,另一个与韩一起造反的起义军首领却接连做了几件事。这些事完了,就等于把整个汉人绑上了战车?

韩死后,并不打算让韩的儿子当皇帝,但义军内部斗争不断,摊子即将打散。作为最后的手段,刘福通搬出了韩林儿。就像清朝顺治皇帝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就是因为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斗不休,最终选择了第三者福临当皇帝。

然而,韩林儿可能是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即使他活着,他死后也没有受到多少关注。

第二,

起义之初,元朝廷派兵镇压,而这支军队实际上主要是汉人。

历史上有过很多次,军队去镇压起义军的时候,其实杀的都是老百姓。东汉末年,董卓入洛阳。面对十八路诸侯的讨伐,他也派兵镇压。可惜派出的部队去了别的村子乱杀,拿老百姓的脑袋当战利品回去领赏?

元末官兵同德。他们突然发现镇压起义者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比如这家人有钱,你想据为己有。我们做什么呢

杀,杀完之后找出他的户籍,改成打手。现在不仅被害人的财产属于自己,还可以带着人头回到法庭。现在我们有麻烦了。起义军暴动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有大麻烦!

作为一个穷人,面对经济封锁,没有办法出去乞讨。富人,富人才是被屠杀的人。即使没有被红巾军清算,被官兵洗劫,也许他们的命还在。

官兵打红巾军?

笑话:打仗就有血,有血就有牺牲。真打起来,不仅红巾军的血要流,官兵的血也要流。你能在哪里抢劫人民?

现在,人民无所适从。一些有钱人,为了防止被杀,要么起义自诩为红巾军领袖,比如郭子兴;要么资助造反派,让他们帮忙,比如张士诚那些有钱人;要么加入义军,至少可以抢地主,填饱肚子,比如朱元璋。

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义军迅速壮大,刘福通也占领了一些县。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可笑的事情,就是他很快让韩林儿称帝,国号大宋,恢复了宋朝。

第三,

刘福通的举动有一个严重的后果:

那就是激化汉族和蒙古人之间的仇恨。原本是黄河岸边几百人吃饭的问题,迅速变成了全国性的问题。此时,元朝廷的任何镇压都会被解读为对汉族的屠杀。

就这样,袁朝廷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就断了,该来的还是来了。他们从占领南宋的那一刻起,最担心的就是汉人起义,于是更猛烈的镇压就来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红领巾大军,普通人也会产生怀疑。他们会想,为什么大家都加入了红领巾大军?想了想,他们能得到的唯一答案就是,这个王朝是个烂王朝。不应该逆转吗?

一旦人们形成了这种观念,那么全国各地都会爆发起义,元朝廷必然不堪重负,一发不可收拾。

注意,起义从黄河两岸开始,迅速蔓延到长江流域,陈友谅势力出现在长江上游。下游是张士诚的部队,中间是朱元璋的部队占领南京,南巡部队进军刘福通。

打到最北部的红巾军甚至一度占领山海关,挡住了蒙古人的退路。然而,红巾军是如何在浩浩荡荡的北伐中突然失利的?

主要原因是刘福通攻占了开封,然后起义军首领没有离开?

想想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每一次都被这打败了,不管是陈光,黄巢还是洪秀全。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一旦叛乱军停止前进,等待他们的命运必然是灭亡,俗话说的好吗?无敌流氓?。

韩林儿到达开封后不久,起义军就分崩离析,纷纷投降,自立为王,自相残杀,到处受到拥戴。这支强大的红巾军,眼看就要打到元朝首都的时候,突然像雪崩一样崩溃了。

第四,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的问题。没有土地的人要土地,有土地的人要保住土地。所以一开始镇压红巾军的主要是北方的汉人。他们不希望红巾军到达家乡,让家乡父老受苦。

还有许多人跟着起义军,目的是得到一块土地,并在开封、韩林儿分封大家。要知道,人手不够,一直都是这样。真正能拿到地的只有少数人,大部分都是底层。不要相信某些起义军说的话,比如李自成?欢迎国王,不接受食物?,比如洪秀全?处处不平,处处温暖?。

事实上,这是一个口号。李自成拒粮是可喜的,可惜军队靠的是劫掠。完了我们该怎么办?洪秀全想得很好,连分配都不包括自己。先把他老婆平分了吧!

红巾军也面临这样的困境。没有分到土地、财产、权力的人,会骂娘,白白花一顿饭,什么也得不到,心里难受。分到土地的人一开始是开心的,但过不了多久就陷入极度的恐惧。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是红巾军的特点决定的。起义最初是?打土豪分田地?现在一些叛军将领成了所谓的土豪。那他为什么要跟着这些可怜的人?如果有一天他撞到了自己的头,他该怎么办?

所以,这些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第一目的不再是推翻元朝廷,而是先保住自己的土地。要想保住土地,就得寻求保护,一是寻求元朝廷的保护,二是寻求一些强大的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起义军或地方武装的保护。

一部分人会被征召,成为元军,反过来镇压起义军,另一部分人会投奔陈友谅、张士诚或者朱元璋。而刘福通的起义军,一下子失去了战斗力,面对蒙古人的反攻,毫无招架之力,迅速灭亡。

退守皖中的韩林儿还没喘过气来,就被元朝廷拥戴的张士诚叫住了。他又被打败了,刘福通死了,韩林儿淹死在朱元璋派人去接他的船上。

回看元朝定下的四等制度,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从来没有平等过。所谓的平等只是一个幌子。红巾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多年来被等级观念所束缚。穷人想打破不平等,然后变富后又想维持不平等。斗争到最后也只是在汉人的地盘上,为汉人的土地而战,而且只是汉人之间的斗争。

蒙古人以汉人的土地为诱饵,坐山观虎斗,却在元末的农民起义浪潮中成为配角。就和最后的胜利者朱元璋呆在一起,发动大战,一决雌雄。当然这是后话,这次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