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
机床被称为现代工业的母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数控机床发展迅速,并逐渐趋于完善。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柔性制造技术是加工技术发展的主流,以3F、3I和3S为特征,体现在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上。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阶段。快来了解一下吧!
(1)机电一体化(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部件集成度的大幅提高和自动刀具控制程序系统软件(APT)在美国和联邦德国的成功开发,出现了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高度灵活的计算机数控系统(CNC)。
由此,数控机床在经历了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萌芽起步阶段”后,于60、70年代进入了Machatronics的技术发展阶段。
其主要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机械、动力、控制等功能充分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二是产品的机电硬件和软件有机融合。
(2)信息集成自动化(20世纪70年代~ 90年代)
这是一个旨在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混流生产的柔性加工系统。通过管理平台的信息集成,优化调度,及时安排技术准备,使数控机床的利用率从通常的80%以下提高到95%左右。
常见的信息集成自动化柔性加工系统包括: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单元(FMC)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管理下的无自动物流运输的分布式数控机床单元(DNC)。
(3)高效率和灵活性(20世纪90年代~ 265438+20世纪初)
这主要用于解决汽车制造等行业在品种多变、大批量生产条件下的高生产率问题。
通过提高机床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缩短换刀时间,提高机床的抗震能力,应用误差补偿和高速切削等技术,由数控机床组成的柔性生产线(FML)可以获得与组合机床相当的高生产率和更稳定的加工精度。也可以登录金工在线查看更多技术文章。
(4)复合重构(从20世纪早期,265,438+)
复合机床可以进一步发挥数控机床集中加工技术的优势,可以在一台机床上完成或几乎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大大减少产品在机床之间运输的时间,减少工件安装的误差。特别是对于工序多、曲面复杂的零件,采用复合机床是提高效率和精度的有效措施。
但是复合机床也有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具有机电一体化功能的模块,并根据加工对象进行合理重构,以避免复合机床功能冗余、成本高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