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戴思杰

从1971到1974,他在四川山区插队,被送到四川雅安“再教育”。1977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

1982年考入国家第一批公派出国研究生,考入南开大学西方艺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经过一年半的西方文化史,艺术史,法语的补习,1983年底去法国留学。

65438-0984年考入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学院和法国卢浮宫学校学习艺术史,攻读导演博士学位。一年后,我转到法国国家高级电影学院,学了三年电影。毕业后定居法国,开始拍摄电视剧和电影。

1985年,戴思杰在法国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阿尔卑斯山神庙》,还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青年导演短片奖”。2000年,戴思杰的第一部以知青生活为背景、用法语写成的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的小裁缝》在法国出版,并迅速销售到50万册,很快在20多个国家有了不同版本。该书在19个国家销售,获得五项大奖,并于2004年获得第二届意大利格林赞·卡沃尔电影节“文学剧本创作奖”。

2003年,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的小裁缝》发行量超过654.38+0万,英文平装本持续654.38+0周,登上《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同年,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5438年6月+10月,出版第二本小说《德氏情结》(又名《德先生情结》,台湾译:《解梦人》),获法国文学奖费米娜奖。同时,他还获得了另外两项法国文学奖的提名,即贡古尔文学奖和美第奇文学奖。

5438年6月+2007年10月,戴思杰的第三部小说《一夜,月亮没升起》出版。毕业后,戴思杰导演了三部法国电影,《牛棚》、《吞月人》和《第十一个儿子》。第四部分叫巴尔扎克和小裁缝。同时,戴思杰还写了两部反映中国人生活的电视剧,都已拍摄播出。书名是《还我的名字》和《王璋李昭和其他》。因为戴思杰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文革的内容,所以他的电影很少能在中国大陆上映。

2002年,由戴思杰编剧并执导的同名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终于获准在中国拍摄,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中国拍电影。该片作为第55届戛纳电影节“关注单元”的开幕片首映。

2006年,经过三年的筹备,戴思杰开始编剧和导演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因为题材敏感,没有成为中法合拍,而是转向了电影背景相似的越南。2003年的时候,戴思洁已经去越南选址了,但是因为非典不得不延期,而且非典之后,她找不到合适气质的女演员。三年后,她终于锁定了内地女演员李,而另一位女主角是中法混血儿米琳·詹帕诺伊。

2015执导刘亦菲主演的中法合拍爱情电影《夜孔雀》,入围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