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哪些问题?

1.农村农机工作管理重于服务。

乡镇农机管理部门需要协助县农机管理部门,做好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的牌证发放和换证工作,以及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还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测、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机械销售和维修的市场监管、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由于没有财政专项资金,目前农机管理部门只能保证驾驶操作人员年检、考试和农机安全检验等日常工作,新设备、新技术推广、专业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因经费问题难以开展,形成了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2.农村农机基础薄弱,队伍不稳定。

目前,乡镇基层从事农机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政府安排从事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农村建设等工作。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因为工作经费和人员问题,只能停留在县级。新技术、新设备不能面对面地面对农民,农民不能及时获得信息。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从县里到农民都中断了。乡镇农机技术人员后备力量不足,在职技术人员老化严重,管理服务理念有待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薄弱。乡镇没有农机推广资金,发展不出新的农机化机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乡镇站合并成立综合服务站后,农机岗只有一两个人,少数乡镇甚至空无一人,造成有事无人管的局面。

3.农业机械设备结构不合理

大型农机具少,多为中小型,机械犁耕、收获机械多,植保、加工机械少,缺乏适应特色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

4.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随着土地复垦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的逐步实施和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扩大,土地经营逐步向大面积、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分散的土地管理,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田地小而散,田地间的差距大。土地综合治理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满足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的效率无法充分发挥。

5.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

乡镇推广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也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的重要因素。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大多专业素质较低,只能了解机械设备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保养方法,无法在实际农机推广中灵活应对机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