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恢复金式金融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票号的巨幅浮雕。票号是晋商的一大发明。此后的百年间,晋商以票号为枢机,一直统治着中国的金融业,直到清末民初。
有“镇馆之宝”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祝贺乔(字为)的匾额,白松浅浮雕上刻着“青云路”四个大字。乔是电视剧《乔家大院》主角乔致庸的叔叔,晋商领袖。
馆内约有46000件藏品,这些藏品倾注了赵氏兄弟和博物馆馆长近30年的心血和财力。作为晋商博物馆的投资人,赵氏兄弟分别是山西省阳泉市民营企业元鑫集团董事长赵元昌和总经理赵晓昌。这两个农民企业家靠生产铁合金创业,生意非常成功。他们在北京投资4亿多元建立晋商博物馆的“非商业举动”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其实收藏晋商文物几乎是我父母的自觉之举。我很小的时候,放了很多老照片,文件,牌匾等。在家,被告知不要动。“赵说他是赵氏企业的第二代,1983年2月出生,目前还是研究生。经过几十年的收藏和整理,北京晋商博物馆现在几乎收藏了现存晋商可移动文物的全部珍品,包括账册、书信、手稿、票证、印章、钞版、票板、广告、包装、匾额、钱币、衡器、量具、计算器、交通工具、神佛礼器、日用器具等多种类别。”自负一点,晋商文物里能找到的实物,几乎都在这里了。”赵对说道。馆内有1800多封晋商书信,传递着晋商的经营规则、基础、伦理、文化等全方位的信息。
晋商有上百年的历史。系统地收集它们有多容易?晋商博物馆如何在没有现成教材指导的情况下完成整合?策展人闫学解释说,这是收藏家跳出他们的研究,使用实证方法的新途径。他们发现可以根据晋商族谱中的原始商业路线图和后代,收集、整理、还原当时的金融和商业活动。“比如一张银行号的老照片,我们可以找到不同时期不同头像的照片,串起来很有价值,还有账本,对应的会有清单、汇款单、邮票。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找。”闫学说:“一个企业名为德顺,我们收集了两个印刷版本,角版和九枚邮票,就像我们企业现在的全套业务邮票。为了收集到全部9枚邮票,我们花了5年时间询问这些邮票的下落。好不容易才发现其中一个因为收藏原因已经送到香港了,我们立刻赶往香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收藏者,但一开始人家死活不肯卖。我们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最后,人们被我们的毅力感动了。在不加价的情况下,把这个典当物以市场价3万元转让给了我们。”
打造晋商文化产业链
80年代是收藏市场的蓝海。"市场上的古玩玉器十有八九是真品."当时,许多私人博物馆的所有者现在奠定了基础,包括著名的马未都。
在这种情况下,耐得住寂寞去收集一些零散的照片和信件,系统地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在本地研究的人并不多。是什么让晋商博物馆的收藏者如此执着?赵说,有时候看老晋商的照片和信件,很多都是家书。看着它们,你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你会走进百年前晋商的生活,被那种氛围和情感深深打动。馆内有一封民国二十八年(1939)沈阳太谷县永益昌典当行分店的一封信和几份清单。信中提到,在店主和店主因战乱失去联系的三年间,分店仍能兢兢业业地办理号码。“这要是放到现代社会,别说三年,就是集团公司总部三个月不联系分公司,都可能出问题。”赵鄢国感慨着。
“以德养身,以诚养心,以义制利”是晋商精神的精髓和魅力。晋商博物馆的藏家通过对晋商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彻底颠覆了市场所说的“无奸不商”的观点。“以义为利”是晋商做生意的最高准则。但是,德才兼备,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虽然可以不惜代价恢复晋商文化,但勤劳精明的现代晋商不会把辛辛苦苦收藏的几万件文物仅仅当作展览用的“摆设”。随着晋商文化研究的深入,打造晋商文化产业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赵说,我们决定博物馆要走社会化道路,打造晋商博物馆品牌,形成文化产业平台,打造包括影视、出版、商业在内的晋商文化产业链。然后将经营收益投入到博物馆的建设中,吸引其他收藏理念与之一致的藏家在这里建博物馆,形成集群。目前已经有佛博物馆了。
“关于博物馆的商业模式,我们在建馆之前就基本确定了。我们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研究了美国大都会等国内外优秀的、运营良好的、价值较高的博物馆。除了商业模式,我们还引进了一些国际惯例。比如国外博物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捐赠。我们现在正在成立基金会,晋商专项基金列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下面。博物馆将以资金的方式永远留在社会上。”赵透露,目前正与《飞虎队》的导演合作,以最大股东身份投资16万元现金拍摄以蒙山西商为背景的长篇系列《大圣魁》。整部电视剧时长654.38+020集,分为三部。“它相当于一部晋商通史。除了现金,我们还利用博物馆提供了很多。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集团,晋商的成功是有精神和文化支撑的。晋商的文物,特别是他们制定的规范其商业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今天的华商应该有所启发和借鉴。晋商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的是弘扬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