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福建安溪官桥的资源优势。
官桥花岗岩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独特花纹的“安溪红”G3535花岗岩,储量超过6543.8亿立方米。自1990以来,官桥石材资源得到积极开发。三阳石业公司、碧艺石材工艺厂、泰安石材有限公司以及裕发、永盛、隆昌、程菊、华艺等一大批石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该镇先后建立了、葛、、莲都美、仁丰等石材加工社区,石材板材产品畅销国内外。石材技术已成为官桥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65438年到0992年,官桥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成为安溪第一个亿元镇。1994年,三阳石业公司石材产品荣获国际亚太贸易博览会金奖。近年来,官桥加大石材产业发展力度,推动石材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闽南最大的石材出口基地之一。
官桥物产丰富,许多特产和名优产品远销国内外。安溪芒果产量全省第一,官桥芒果产量全县第一。相传凌志村的穆林社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省,回国时带回了台湾省的芒果苗。在他的精心栽培下,果树开花结果,其果实因果大、肉厚、味甜而深受村民喜爱。相继种植,先是在赤岭,后在全镇广泛种植,成为官桥的特产。除了鲜食,它们还被加工成芒果干和芒果脯,出口到香港和东南亚。官桥赤岭的优质芒果也被村民们称为“木措木鲜”。赤岭“成镇”桔红色糕点是一种传统名吃,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优质糯米、白糖、淀粉为原料,经过精湛的工艺和科学的加工制作而成。其色泽糯白,质地柔软有弹性,甜爽,风味独特。是一流的风味配茶食品,也是海外华人馈赠亲友的一流佳品。众所周知的莲豆梅豆腐干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豆类食品,其传统的民间制作工艺已代代相传200多年。莲豆梅豆腐干的原料是优质大豆,配料是石膏和八角。它是通过研磨、煮沸、过滤、搅拌和压制制成的。它方方正正,坚硬坚韧,一放就能弹起几十厘米。是安溪海外村民喜爱的家乡特产。山珍豆钱也是官桥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自明末至今已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该产品以优质豆条和绿豆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细、细、长条状豆条,烹饪方便,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山珍村有200多户专业加工户,是远近闻名的“豆签村”。
官桥交通十分便利。早在民国16 (1927)年,厦门安溪公会就发起开发安溪至同安公路,并集资成立安溪私人汽车道路有限公司,开安溪历史之先河。安通路贯穿官桥,结束了官桥交通不便的历史。目前,官桥道路四通八达,省道206、207线穿境而过,特别是龙门隧道开通后,进一步拉近了官桥与厦门的距离。到2002年底,全国30条进村(居)路全部实现了水泥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官桥通信业发展迅速,先后建成官桥邮电模块局,开通程控电话5000门,移动通信覆盖全镇。1999 165438+10月30日,全镇电话用户达到10006,成为全县电话用户第一户。
官桥是安溪一个古老而繁荣的市场。农历初二初七,邻近乡镇的农民都来这里聚会。改革开放以来,官桥新建了街道和农贸市场,给古老的市场带来了新的繁荣。
官桥水电资源丰富,鹿亭河、龙门河、三角坑河在镇内交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修建了双溪口、上元、赤岭、新春水电站,实现全镇粮食加工机械化,结束了靠人力加工粮食的历史。建于1970的横内湾向阳水电站,扩建装机容量4000千瓦。1989年建成装机容量480千瓦的鳌江水电站,随后又建成装机容量1400千瓦的柴油电站。联美110 kV变电站的建设实现了节电联网,满足全镇用电需求。
官桥还是安溪主要的茶叶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乌龙茶精制厂安溪茶厂就坐落在五里铺。该厂每年提炼精制茶数千吨,产品畅销国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数千万美元。其著名品牌产品“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23年荣获国家金奖,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特种茶。安溪神农茶业有限公司与北京中药研究所、福建省药理研究中心合作,用中药研究、试验、精制观音健胃茶。是国家专利产品,曾获农业部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从65438年到0996年,官桥工农业总产值达6.59亿元,财政收入21.53亿元,人均收入2640元,跻身“全省百强镇”。1998年,全镇共有采石场219处,开办石材加工企业246家,年开采能力30万立方米,加工能力500万立方米,其中年产值500万元的重点企业9家,石材加工企业总产值达7.7亿元。从65438年到0999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到1亿元,2003年达到1.626亿元,成为安西南线最活跃的镇。
目前,官桥已建成铁风石、唐龙、草坂园、赤岭内洋、三角坑综合社区等产业社区。莲都美工业区和龙门龙邦工业区合并为县级龙美工业园,由县统筹管理。
勤劳勇敢的官桥人正抓住机遇,以崭新的姿态搏击新世纪的发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