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长伦的革命历程
烟台市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所在的栖霞凌影山上,矗立着一座手持钢枪的八路军战士铜像。他就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山东省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长伦。今天的“让纪念碑记住”栏目走进凌影,聆听抗日英雄任长伦的故事。
任长伦,1921,出生于山东黄县孙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侵华日军踏足胶东半岛。这一年,任长伦,17岁,加入胶东抗日自卫军,1940加入八路军。入伍不久,任长伦就参加了攻打郭家店日军据点的战斗。
胶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教师王新林告诉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网记者,由于任长伦起初只是个新兵,班长只给他一把大刀站在队伍后面,但战斗打响时,他比任何老兵都勇敢。他冲到前面,用大刀杀死了许多敌人。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中,他缴获了自己的第一把枪。目前,他已经抓住了自己的。
胶东抗战是艰苦的。从1940到1944,任长伦参加了120多次战斗。每次冲锋在前,他不仅多次完成攻城拔寨的任务,还三次从枪林弹雨中救出战友。
经过100多次战斗,任长伦缴获的武器足够武装一个排。1944年7月,胶东长沙堡封锁战打响。身中八伤、肩上仍有弹片的任长伦带领战士们参加了战斗。
“连续击退敌人四次冲锋后,他们所有的子弹和手榴弹都用光了。这时,任长伦喊道:没有子弹,没有刺刀,没有人,没有阵地!此后,他带领同志们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在刺第五日军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王新林讲述了任长伦壮烈牺牲的故事。
任长伦23岁去世。为了纪念英雄,1945年2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英雄的家乡孙胡庄改为“长伦村”,任长伦的连队命名为“长伦连”。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宣传教育科科长居明珠告诉记者,任长伦牺牲后,当地群众把家里能找到的青铜器都捐了出来,并于7月7日1945在凌影山顶为他铸造了一尊高两米、重五千公斤的铜像。这座铜像历经70年风风雨雨,是胶东人民缅怀先烈的历史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