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或私窑各有什么特点?

“官窑”和“民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制作工艺、花纹装饰、艺术价值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同一时代、同一艺术水平的官窑和民窑价格差很可能达到十倍。

唐朝时,官窑出现了。当时官窑指的是官厂和贡品。从唐代到元代,官窑以生产物资为主,官厂较少。他们采用“官督民烧”的形式生产瓷器,“千里挑一,百里挑一”向统治阶级致敬。被选中的瓷器被称为官窑或贡瓷。

明朝时,人们设立官办工厂烧贡瓷,比如景德镇的一个御厂,任命官员,地方出资雇请工人烧御瓷。在清代,人们还以“官民共烧”的形式生产瓷器。生产的瓷器分为两类:御限和大臣限。帝国限是皇帝专用,大臣限是用于宫廷和外交礼仪。

民窑是相对官窑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它们是由非官方政府经营的,主要为普通人生产商业瓷器。与官窑相比,民窑历史悠久,中国的陶瓷在民间烧制成功。到了唐朝,瓷器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出口到印度、埃及、波斯等地。据了解,唐三彩、邢窑白瓷、越窑青瓷等瓷器品种在这些地方都有出土,说明民窑在当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可以产生效益的商业生产。

自唐代以来,全国各地民窑生产的瓷器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经常供不应求。比较有名的是宋代的汝窑、定窑和钧窑。宋元时期民窑发展迅速,仅景德镇就新增民窑300多座。此时的民窑完全是商品生产性质,生产的瓷器数量远远超过官窑,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清代民窑的发展已经占据了中国瓷器的大半江山,很多高质量的官窑也是民窑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