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历史

1.化州历史概述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5438+42万(2003年)。

市人* * *住东山街,邮编:525100。代码:440982。区号:0668。拼音:化州石。

行政区划

化州市辖5个街道(东山、河西、夏果、石湾、南盛)、17个镇(利港、鲍旭、同庆、长岐、杨梅、两广、水桥、新安、官桥、中东、平定、文楼、陈琳、合江)。

历史的发展

三国是光华郡。宋改化州,以龙华河命名。搬迁到华县。1959年化州县与吴川市合署办公。成立于1994。

2000年,化州市辖3个街道,20个镇。总人口1007796、街道、镇人口:河西街道55959东山街道49333夏果街道34644长岐镇45176同庆镇49413杨梅镇56421两广镇49831水桥镇30855南盛镇26102利港镇99官桥32791石湾镇30305陈琳镇43572中东镇48665合江镇59730那吾镇52296博洋镇32187鲍旭镇1平定镇66246文楼镇43905江湖镇65438+ 8+08023鉴江开发区虚街40126558单位:人)

2002年,化州辖3个街道(东山河西的夏果)、20个镇(利港鲍旭南盛同庆长岐杨梅两广水桥新安官桥兰山中东平定文楼陈琳合江江湖即流传石湾)。

65438+2003年2月,(1)岚山镇撤销,行政区域并入中东镇。调整后,中东镇有2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总人口97195人。中东镇* * *位于原中东镇* *驻地;(2)撤销石湾镇,设立石湾街道办事处,作为化州市的派出机构;(3)撤销南盛镇,设立南盛街道办事处,作为化州市的派出机构。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化州辖东山、河西、夏果、石湾、南盛5个街道,17个镇(利港、鲍旭、同庆、长岐、杨梅、两广、水桥、新安、官桥)。

2.化州市的历史谁知道历史沿革化州古名化州历史图集(7幅)化州市(或与之相关)曾称洛州县、高星县、高星县、石龙县、石龙县、洛州、南石州、辩论州、化州、陵水县、周迅化州路、化州县、化州县。

因为盛产橘子,橘子在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又称橘州。此外,化州古称石龙,是因为传说龙乾在变化无穷的洛江。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改名化州,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附:广东省地名:“南朝梁设广州、新洲、颍州、澄州、荆州、龙州、建州、高州、洛州(今化州市内)、东衡州、西衡州、南和州、越州、雅州,共计14。演变概况唐尧虞舜时期,公元前26世纪初至公元前20世纪初,今天的化州属于南方。

夏商周秦时期,约为公元前265438年+0世纪初至公元前256年,现在化州属于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设立南海、桂林、项峻。现在化州属于项峻。

汉至晋秦亡后,南海郡都督赵佗取桂林、项峻为南越王,至西汉初年,化州属南越。公元前111年(西汉和丁原六年),南越被汉灭,分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雅、郁二县,现化州属合浦县高良县。

公元147年(东汉简佩筠元年),合浦县划归高星郡,今化州郡属高星郡,系交趾刺史。168年(东汉建宁元年),高星县改为高良县,高良县被废。今化州属交趾刺史高良县。

2003年(东汉建安八年)改交州,今化州属交州高良县。210年(建安十五年),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今化州属广州高良县。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高良县划归高良县,县划归武县,均属广州。今天,化州属于高梁县和高星县。280年(西晋太康元年),吴灭,高梁、两县仍归吴统治。

太康年,高星县撤并高良县,现化州属高良县高良县。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426年(南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在豫陵(今合江凌薇河与洛江汇合处)筑罗江口,置洛州郡(县令陵罗江口,今化州市合江镇合江市场)。今天的化州隶属于广州市高良县的罗州县,这是化州建县的开始。

通奇宋制。528年(梁,大同二年),设石龙郡,罗州郡升为罗州。州县政府均设在金华市东北部的老城岭,并在此设立秘书处,领导石龙县和高星县。

到558年(陈永定二年),螺洲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化州、连江全境,吴川的一部分,湛江市的一部分,高州的西部和西南部,以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的边境地区。589年(隋朝九年),隋朝灭陈,、石龙两郡废,郡归国家统一。

洛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607年(大业三年),高州、洛州被废,设高良县(县辖今阳江市西)。

石龙县属于高梁县。621年(唐、武德四年)弃高梁郡。

622年(武德五年),恢复罗州(石龙县,今化州市),辖石龙、吴川、灵罗、龙华、罗边、南和、石城、赵一、紫吕、慈廉、罗飞十一县,辖化州、连江全境,吴川部分地区,湛江市部分地区。623年(武德六年),罗州迁至石城,设南石州(石龙县,今化州市),统领石龙、灵罗、隆化、罗边、慈廉、罗飞等县,辖化州全境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地边境地区。

627年(贞观元年),省内两县(慈廉、罗飞)入石龙郡。635年(唐贞观九年),南石州改称辩论州,辖石龙、灵罗、龙华、罗边四郡。

乾封二年(667年),罗边县(此县属“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与两广交界地区”)属禹州(今广西)。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陵水县。

758年(甘源元年),改称辩论州。773年(大历八年),隆化县(该县是上文提到的“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与两广交界地区”的一部分)隶属于周顺(今广西),辩论州仅领石龙、凌罗(凌罗县治所在今化州西北)。

904年(天佑元年),改名为周迅,后改称辩论州。五代后汉沿袭唐制,石龙、灵罗两郡归州。

宋元明清时期,972年(北宋开宝五年),洛州被废,归吴川,而省陵划归石龙,州由石龙、吴川两县领导。980年(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辩州改名化州,这是化州命名的开始。

因州西南李三石龙岗有一石龙,能随龙而变,故名化州。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州督李旦由河东迁至河西,建化州城,州署建在石龙岗(今化州公安局驻地)以南。

1167(南宋,大道三年)吴川西乡分析石城县,化州引石龙、吴川、石城三县。1278年(南宋景延三年),宋帝日兵设盘州,升盘州为祥龙郡,属化州。

化州领先石龙、务川、石城、祥龙四县。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置化州道,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1368年(明洪武元年),化州道改为化州府,隶属广东省。1374年(洪武七年),州府降为州,郭县石龙县纳入州内,石龙县从此撤销。

化州领先吴川、石城两县。洪武九年(1376),化州降为华县,属高州府。

1381年(洪武十四年),改郡为州,化州仍领吴川、石城两县,仍属高州。明清时期,化州领武川、石城两县,属高州。

民国时期1912(民国元年)废府立,退出。

3.化州的传统习俗我的家乡是广东茂名化州市。

化州古称石龙,又因传说龙前在变化无穷的洛江,故称化州。北宋五年(980)改名化州,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化州特产是橘子,明清时列为贡品。因此,化州又被称为橘州。化州,地处粤西走廊咽喉,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要通道。

这个城市的城乡都流行搞“年规”。年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十二月至二月(农历二月),村民傩,沿门追鬼,唱土风歌,称为年例。”

在当地要庆祝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热闹的,其次是元宵节。春节过后,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要庆祝,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习俗——年规。

年历可以解释为年历。每年只在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吴川农村举行。各地举行年历的时间不尽相同,只要集中在春节(旧年)后的农历月份即可,但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 30,全区都有春节假期。有的地方一年也有过年过节。年会一般在农村举行。在这一天,大多数外出的人会回到他们原来的村庄制定年度规定。一般每年的规定会持续三天。第一天称为“年度条例”,第二天称为“定期年度条例”,最后一天称为“年度条例结束”。

贯穿全年的大部分活动都是迷信活动。新年开始前,每家每户都准备了鸡、猪肉和鱼,做一对“三祭”供菩萨享用,这被称为“表忠心”或“放炉子”。一般在正月初一晚上,家家户户都在中间一起祭拜,然后放鞭炮。

实际上,历年是扩大的元宵节、庙会,是粤西高州、化州等地祖先迁徙定居的纪念日。传统的公历年主要是拜神,崇拜宗教,祭祀国家,祈求风调雨顺,和平繁荣。年表是一系列吃喝的迷信活动。

现在的年规更注重装点门面。很多人用年节规则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导致铺张浪费和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这确实是规约非常不利的一面。

很多人对年表的习俗,尤其是它的迷信色彩有争议。但作为一种从古至今一直沿袭的民俗,它表现出更多的是优良传统,有很多含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界接触加深,尤其是农村青年,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忽略了家乡传统的“年规”。年规的氛围淡化了很多,其他各种庆祝活动也在减少。

经过多年的演变,年表已经在高州和化州生根发芽。人们经常按时间表保存年表,而不问它们的来源。

就像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一样,年规给了高州人和化州人更多的欢乐。人们每年都回到农村庆祝新年,而不仅仅是为了崇拜上帝之类的迷信活动。

更重要的是,时间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是时间强化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人们都会像过年一样再次聚在一起庆祝,也会邀请朋友一起分享这个节日。

所以年表也成了亲情和友情的纽带。公历年是粤西岭南地区特有的节日。不比春节、中秋节等民族节日宽泛,但它们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习俗。

就像傣族的泼水节一样,年味是当地特有的,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风味。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热情、乐观。

很多制定年规的人都认为,好的年规可以保证以后有个好年景。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它支撑了很多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一年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地方优越感,拥有一个独特的节日无疑是值得骄傲的。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装饰得五颜六色的楼房、五颜六色的画廊、画廊,路边挂满了彩旗,鞭炮和锣鼓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一尽呈现在大众面前。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和各种娱乐活动纷纷登场。

其中粤剧最受欢迎。粤剧,当地俗称“戏”,是每年必演的节目。

一般全年连续演出几天,观众络绎不绝。此外,舞狮课也是每年节日的必备项目。

今年法会的主要目的是祭神、绕神、摆钟、报国,祈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周边村的人都来看热闹,家家户户都大摆宴席招待亲戚朋友,不管认识不认识。

虽然年度风格不同,但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我们所到之处,都是一派歌舞升平、酒肉飘香的景象。总的来说有几个特点:鉴江流域有6700万人口,每年的节日都是鉴江流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俗节日,但各地节日的日期不同,各村节日在不同的日子举行,各街道错开。

年历从正月初二开始,到三月初三结束,大多集中在农历正月中旬到二月初一。我自己。

4.化州城的历史谁知道火鹿在中国的历史、军事、文化上都有着显赫的地位。

南朝、两宋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巾帼英雄的冼英在此调兵遣将,打击割据势力,有力地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宋代的苏辙、范祖禹,明末的才子陈建,民国的李宗仁都曾到过这里,留下了壮丽的诗篇。

刘力春天位于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井,名叫“刘力泉”。古往今来,泉水源源不断,观泉的游客也是如此。

据《化州县志》记载,六里泉位于栈道旁,是路过路边的旅客饮马休息的好去处。明朝崇祯年间,这里修建了村民墙,取名“刘力寺”,文人墨客经常聚集在这里吟诗品茶。

一个县城,清宫,落难时逃到这里,改法名为善果,躲进尼姑庵,剪发出家,带了五个小和尚为伴。他带领众人在悬崖下挖了一口“琉璃井”,采摘树叶为行人服务。

古人曾为这个春天写下“为新罗饮一灯”的诗句。从此,“来尝一勺名泉甜”的人来了。

玻璃泉水清澈如玻璃,久旱不渴,比正常水重5%,久饮不腐,即使未煮过,饮食甘甜。当地出产的榕树茶浸泡在彩色玻璃泉水中,色泽黄亮,香气幽静,滋味醇厚,似酒。

在附近的一个山村,人们经常喝这个泉水,许多人都活得很长。宝山公园位于今天化州市中心的宝山上,是古代八景之一。

1964年改建为烈士陵园,1984年改建为宝山公园。面积约25000平方米。

公园的正门在东边墓地的路口,有一个石头爬顶。山顶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围赞叹不已,橙香翠绿。

龙吟等亭;环城有两条山路,旁边有石台和长凳,供游客休息。花草树木广植,绿荫衬路。

登山可以一览城市全景,是游览城市的好去处。庆丰楼位于市政府大院背面最高点的古城墙上。

始建于唐代,很容易数清建筑的地址和名称。唐代的观风台,宋代的青风塔,元代的青风塔,明代改名为青风塔。清同治年间重修,改名魁星楼,后被称为清风楼。

重建于1992,两层建筑,高度1l米。拾级而上,古时候可以欣赏到“枫树连天,茅舍鸡隔水东”的野趣,如今却是“三江六岸桥相连,车如流水,人如龙”的繁华景象。

化州孔庙,又称文庙,位于化州市宝山南侧,面向南兰。它雄伟壮观,是当代著名的古建筑。夫子庙原为化州古镇的文教中心,内有拜祠、明伦堂、乡贤庙、明焕寺、石龙书院等建筑群。

这些建筑群位于宝山南部,非常宏伟。与海南文昌孔庙齐名。

化州夫子庙经历了宋元明清。宋嘉定二年(1209),化州巡抚范迁旧大学士治南阙,即夫子庙的雏形。元明两代迁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迁至旧址,并于嘉庆秋至次年最终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

如今已经引起了市委和文化部门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重建,宏伟的化州古城【夫子庙】现已迁址原址,完全恢复了原有的魅力。化州鼓楼位于市公安局门前: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1986重建后,该楼大门加大,楼体加高,但仍保持了红墙绿瓦、重檐的古建筑原始风貌。

南安仙台寺位于长岐镇南安圩,占地234平方米,高5.6米。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清末重建。

博金畴山位于东山区金波村南部。出土器物有石斧、石簪、石网坠、石圈等,陶片有素红陶、黑陶、印花硬陶等,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的生活遗址。

江口岭遗址位于那吾镇景堂小学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壶、双耳四耳壶、铁剑、石臼、石棍、沙陶、印硬陶片等陶器。它是秦汉时期人类生活的遗址。

独木舟作坊遗址位于长岐镇石林村西侧的鉴江边。出土了一批东汉至魏晋时期制作的独木舟、半成品和原材料。

这是古代的独木舟作坊。洛州城(一石龙县城)遗址位于化州镇东北角的老城岭。

螺洲城建于南梁(503~557),土筑,南宋后毁。解放初期,城址还算清晰,墙基从地面凸出一至几尺。

城市呈正方形,面积为65438+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的石龙古城,用夯土建造,大部分地基依然存在。据实测,石龙古城东起滨江老村,西至檀郎,南过黑泥城,水近大德岭。今天的丝厂前门外,是古城的高门楼。古城东西宽330米,南北宽300米,周长65438+。陈朝调任为石龙知府,并册封仙夫人为石龙夫人,位置在此。冼夫人和鲍锋的家人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石龙古城,风景秀丽,街道繁华,弦歌数百里外都听得见。“时至今日,石公岭古码头、榕树湾古口以及古道、马场、马场遗迹仍依稀可见。宋绍兴三年(1133),李旦在河西(今化州市)建城,比洛州古城晚约500至600年。城址从河东迁到河西时,“飞梁换树”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梁陈朝统治洛州、石龙县和高星县。

陈凤凤的仆人是石龙知府,仙英是石龙郡的太夫人,也就是在这里。冼夫人庙遗址在国务院(现市委、市政府)前右侧。

始建于宋代,一栋楼有两个入口。1953在建县委办公楼的时候被拆了。

范墓地位于城西二里岭南麓(今人民医院医务部后面)。北宋名臣、史学家范祖禹,于傅园元年(1098)被贬化州,数死之后葬于此。

墓前有一座玉亭。1958因球场施工被破坏,至今未修复。

5.化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冼夫人是中国第一个嫁到英国后居住在化州(洛州石龙县)的女性。

杨一清实录(宰相)化州城人(祖籍云南安宁),晚年居丹徒,才情无二,或与姚重云相比。

陈建明,明末清初化州乐陵村人,被中国科学院列为“阿凡提才子”。

化州乐陵村人民刑事部主任陈称赞他是“一股清风”和“两江名臣”

南朝荣丰的凉州刺史(今化州)是6世纪岭南安定团结、社会发展的政治局面的开拓者。

东汉高星县(今化州)人李进,任交趾刺史(管辖两广大部分地区和越南北部、中部)。

并且:

著名历史学家范祖禹编辑了司马光的《子同治简》,并在化州建有范祖禹墓。

龙跃进士在化州有一座龙跃墓。

古华周冠军林兆堂

古化州省主席祖先墓

等待

6.化州市(或与之相关)的历史沿革称洛州县、高星县、高星县、石龙县、石龙县、洛州、南石州、建州、化州、陵水县、周迅、化州道、化州府、滑县、化州县。

因为盛产橘子,橘子在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又称橘州。在唐尧虞舜时期(公元前26世纪初至公元前20世纪初+公元前265438年),今天的化州属于南方。

夏商周秦时期(约公元前265438年+0世纪初至公元前256年),今化州属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立南海、桂林、项峻。现在化州属于项峻。

秦亡后,南海郡都督赵佗取桂林、为南越吴王,至西汉初年,今化州属南越。西汉丁原六年(前111),南越为汉所灭,分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雅、郁二郡。今化州属合浦县高良县。

东汉建安元年(147),合浦县划归高星县,现在的化州县隶属于交趾刺史高星县。建宁元年(168),改高星郡为高良郡,废高良郡。今化州县属高梁县,系跨趾刺史。

建安八年(2003年)改交州,今化州属交州高良县。建安十五年(210),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现化州属广州高良县。

建安二十五年(220),高良县划归高良县,县划归武县,均属广州府。今天,化州属于高梁县和高星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吴灭,高梁、两县仍归吴统治。

太康年,高星县撤并为高梁县,现化州属高梁县。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檀道济在石头城(今合江凌薇河与洛江汇合处)豫陵筑洛江口,置洛州郡(今化州市合江镇洛江口)。现在化州隶属于广州市高良县罗州县,这是化州建县的开始。

宋朝,在今天的化州境内,恢复了快乐县,废弃了。齐再甲快乐郡(曾说是快乐郡,在今化州市;一说今天化州南部的宋县,属于越州,辖今天化州南部、吴川、湛江、廉江。

梁大同二年(528),设石龙郡、罗州郡,罗州郡升为罗州。郡县都在今郴州市东北的旧城岭,设刺史,统领石龙、高星两县。螺洲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化州、连江全境,吴川的一部分,湛江市的一部分和高州的西部、西南部,以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的交界地区。

陈、梁沿线制度不变。隋开帝九年(589),陈灭,、石龙二郡废,郡县统属国家。

洛州引石龙、吴川、茂名三县;大业三年(607),高州、洛州被废,设高良县(县辖今阳江市西)。石龙县属于高梁县。

唐武德四年(621),高梁郡废;五年,武德恢复罗州(石龙县即现在的化州市),统领石龙、吴川、灵罗、隆化、罗边、南和、石城、赵一、紫绿、慈廉、罗飞十一个县,覆盖整个化州和广西的连江、吴川、湛江和博白、陆川、北飞。武德六年,罗州迁至石城,另置南石州(石龙县,今化州市),统领石龙、灵罗、隆化、罗边、慈廉、罗飞五县,辖化州全境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边境地区。

贞观元年(627),省内两县(慈廉、罗飞)入石龙县。唐贞观九年(635),南石州改名为辩州,辖石龙、灵罗、隆化、罗边四郡。

乾封二年(667年),罗边县(此县属“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与两广交界地区”)属禹州(今广西)。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陵水县。

甘源元年(758),改称辩论州。大历八年(773年),隆化县(此县为上文提到的“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与两广交界地区”的一部分)隶属于周顺(今广西),辩论州仅领石龙、凌罗(凌罗县治所在今化州西北)。

神佑元年(904),改名周迅,后改名辩论州。五代后汉沿袭唐制,石龙、灵罗两郡归州。

北宋开宝五年(972),罗州废属吴川,省内凌罗入石龙,辩领石龙、吴川两县。太平兴国五年(980),改州为化州,这是化州命名的开始。

因州西南李三石龙岗有一石龙,能随龙而变,故名化州。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州督李旦由河东迁至河西,建化州城,州署建在石龙岗(今化州公安局驻地)以南。

三年大路分析(1167)武川西乡为石城县,化州引石龙、武川、石城三县。景炎三年(1278),宋日昊设周楠,周楠升为祥龙郡,属化州。

化州领先石龙、务川、石城、祥龙四县。元十五年(1278)置化州道,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化州道改为化州府,隶属广东省。洪武七年(1374),州府降为州,郭县石龙县纳入州内,石龙县从此撤销。

化州领先吴川、石城两县。洪武九年(1376),化州降为华县,属高州府。

洪武十四年(1381),改郡为州,化州仍领吴川、石城两县,仍属高州。明清时期,化州领武川、石城两县,属高州。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撤州,改化州为县。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公署,化州隶属高州绥靖公署。民国三年(1914),撤销高州绥靖,设高磊路,县属高磊路。

民国九年(1920),撤销路,派驻复兴厅,华县隶属复兴厅。民国十四年(1925)撤复署,派南路行政公署,滑县归南路行政公署。

民国15年,设立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滑县隶属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月,广东派出第七行政督察署后,华县成为第七行政督察署。

民国三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