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历史
钱塘江是吴越的分界线,其中杭州位于钱塘江南北两岸,堪称“吴越”。相关证据表明,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萧山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吴越文化是钱塘江文化的基础和母体。吴越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灵动、求真务实、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质,为钱塘江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钱塘江文化继承了吴越文化的气质。
钱塘江流域的广大区域还存在良渚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等诸多地域文化。它们种类繁多,具有明显的山川地域色彩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良渚文化作为玉器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其“和谐图腾”的特点为其增添了厚重质朴的基调。
南宋文化中“世俗化、市场化”的特征,结合渡江,有七宝茶馆、笕桥老街的韵味;西湖文化“精致和谐”的特质也融入了钱塘江文化,诞生了富春山居图这样的杰作;运河的潺潺声和人们的山歌。
这些都是对钱塘江文化的有益补充和借鉴。钱塘江文化继承了良渚文化和宋文华的特点,在与西湖文化、运河文化的融合中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具有“大气、开放”的特点。?
钱塘江流域名人云集,文化积淀深厚。钱塘江流域涌现出科学家王充、文学家王国维、历史人物孙权、陈硕珍、当代画家叶、作家郁达夫、革命作家等。画家黄的《富春》展现了钱塘江山水的魅力。历代无数名人游历钱塘江山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弄潮”一词,原是宋代钱塘江涨潮时对“随波逐流戏弄”者的别称。嬉闹指的是没日没夜地与潮汐嬉戏的水手或在潮汐中嬉戏的年轻人。钱江潮闻名于世,“弄潮”精神是从“弄潮”精神逐渐演变而来的。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钱塘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扩展数据: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安徽黄山,流经安徽和浙江两省。古称“浙”,又称“浙江”或“之江”。它最早命名于《山海经》,其流域是越文化和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公里,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储量472万瓦。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江的源头新安江,来自安徽省徽州区休宁县青芝代尖。进入浙江后,经过淳安县城,在建德市梅城镇与钱塘江源头兰江汇合。南苑兰江河段分别称为马进习、长山港、曲江、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流经桐庐县、富阳区,至杭州市区。杭州以下叫钱塘江,然后是萧山区、海宁市、上虞区的界河,在海盐县和慈溪市之间流入杭州湾。曹娥江被认为是钱塘江的最后一条大支流。
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有兰江-曲江、分水、濮阳和曹娥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钱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