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渔港古城的历史演变
石浦古城依山而建,依山面海。正所谓“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的一端与渔港相连,另一端隐藏在山沟深处。城墙随山势起伏而建,城门成型。对港口的高度控制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的主要特点。老房子一步一步建起来,街道弯弯曲曲。如果说渔港古城是一棵大树,那么分布在老街两侧的十二个新开发场馆就是长在这棵树上的叶子。透过沙沙作响的树叶,古老的历史在游客的耳边回响。
古城的街巷纵横交错,屋檐错落有致,历经沧桑的五个月洞门的筑堤墙排列有序,是历史的见证,岁月的诉说。有蔡楚生、王、聂耳一行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和第一部国际获奖电影《余》时下榻的“金山宾馆”。这里有600多年的古城墙;有抗击日寇的官兵留下的“摩崖石刻”。更加热情、鲜明、有趣的渔民民俗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石浦的宝贵财富...深厚的渔文化底蕴、史诗般的海防文化遗存、大众化的渔商文化根源,三种文化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旅游文化价值。不拘泥于历史,也不拘泥于石浦,这就是古渔港的美。14各具特色的景点分布在古城的主要街道,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洪章丝绸村:下层主要展现昔日丝绸村的繁荣景象,通过海上码头卸货的宏大场景,用一个模型反映了石浦海上丝绸贸易的繁荣;上层制作了600多种绸缎,1000多枚瓷扣。蝴蝶相恋,花满月,富贵瑰丽,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瓷扣仿佛看到了一颗少女柔情似水的心。
盛远钱庄:下层按古钱庄布置,由账目、营业房、仓库组成。真实反映了前钱庄的经营场景,以钱眼为主题展示搞笑故事,通过造型漫画和文字幽默地反映了金钱文化,给游客一种轻松、难忘、感同身受的感觉。
种植烟草种植园:功能布置为过去吸食鸦片的场所,下层陈列烟具和破烂烟房;楼上陈列着老照片(罂粟)收割场景和雅致的烟草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吸食鸦片的恶果。整个博物馆的主题是“美丽的花朵,死亡的陷阱”,警示人们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侍郎府:原为明代五代重臣、刑部侍郎于世杰的故居。除了展示于世杰一生为官的主要成就外,还通过一个完整的明清时期的服饰(胸前刺绣)展示,让参观者对古代官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亚洲飞行馆:为纪念柯受良不平凡的一生而建。
大界春药店:是在老房子的基础上原样复原的,很多还是原创的物品,生动的展现了古老而传统的中药店,仿佛你沉浸在了当时一捏药看病的场景中。杀鹿药惟妙惟肖,男女授受不清的陈旧刻板印象在吊篮膏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让游客领略了大宅门别样的医药文化。
耕海牧渔馆:展示渔民的劳动文化,用真实场景反映捕鱼捉蟹的技艺,相当有趣。展示了几千年前的鱼骨,现代的捕鱼养殖,海螺等场景,是众多操作中最具特色的景点。此外,还有渔民信奉的寺庙、典当行、艺术园,展示现代香山手工艺品,别具一格,让人流连忘返。还有沧桑的港城,农牧渔,翁城,关帝庙。碗街是以街上许多碗店命名的。“街爬山坡,台阶密”是它的特色。古人用上下台阶的方法修建了这条长1.47米,落差35米的S形街道。
福建街是福建人在康熙年间创立的。让它一举成名的,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余·》。1933,30多人的剧组入住福建街金山宾馆。
建于明代的中街曾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沿街商铺100多家,还有几道独特的筑堤墙,是为了防火防盗而建。
后街有很多老房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走在老街上,你会不经意间遇到一座老房子或古迹,渔港的祖先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生动印象。关帝庙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渔民为祈求风调雨顺,阻止海盗而建。在习字亭,有一句古诗,说的是渔民崇尚知识,珍惜字纸。“大福地”是晚清四位官员的住所,显示出一个大家庭的风格。
石浦渔港古城遵循“恢复历史风貌,保旧如初”的原则,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遗产和文化,提炼原有的价值特征和文化内涵,在规划建设中加以继承和发展,不拘泥于外在历史风貌的恢复,更注重各种文化历史遗存的丰富和创新。城内有墙有门,有街有巷,有店有廊,都散发着浓浓的渔家气息。而12特色场馆,如沧桑、农渔、江心寺、关帝庙、盛远银行等,根据历史重建,古朴而不简单,典雅而不死板,活泼而不张扬,跳动着生活的节奏。
翁城又名越城,位于古城万兴街、福建街、中街交汇处。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建,古城墙保存完好。重建后的骨灰盒占地240平方米,入口处有大门,顶部有门梃,出口处有重檐,由一个铲门组成。石浦以骨灰盒为标志,分为城内和城外,故称古城石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