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文章由王

当代立体漆艺创作现状

作者:王

摘要:漆艺本质上兼具绘画特征和立体特征。当代漆艺从平面走向立体,代表着对漆艺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代表着平面思维向空间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现代造型意识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绝佳范例。

关键词:立体漆艺,漆艺创作,空间思维

漆器堪称中华文明的重要文明创造。古代文物几乎“未上漆”。上漆最初的目的是“质坚”,然后是“文荣”。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漆艺发展到了“千姿百态,却面目全非”的程度。这反映了漆艺从功能性向艺术性发展的演变趋势。

一个

生漆被誉为“涂料之王”。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使其几乎可以在竹、木、皮、锡、陶瓷、石头等常见材料制成的胎体上作画。,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能充分发挥其优异性能。漆是一种棕色的液体,但一旦与其他颜料结合,就能立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光彩;漆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但一旦画在各种胴体上,就会立刻呈现出“百变”的面貌。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漆艺既有绘画特征,又有立体特征。正是因为绘画特点与造型的完美结合,才成就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漆艺。

从漆艺的发展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能够容纳和吸收各种文化因素和先进的技法。从古代西域传入“托米画”技法,到中国金画技法、夹画技法的东传,再到受中国“薄画”技法启发的“薄画”技法;从越南漆画启发下的当代漆画的蓬勃发展,到漆艺作品中各种当代图形艺术形式的逐渐出现,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漆艺的这种开放性是中国几千年来漆艺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赋予了古代漆画艺术新的动力,全国美展将漆画指定为独立画种,这样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中国漆画的快速发展。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漆艺创作才逐渐进入了纯粹平面化的状态。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日韩的漆艺交流活动,中方提交的作品几乎都是漆画,很少有立体造型的作品。中国当代漆艺的绘画特征被无限放大,但漆艺的立体特征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日本和韩国一直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路线,基本保持了绘画和立体漆艺的平衡发展,这些都为我们当代漆艺提供了借鉴。

现代漆艺应该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漆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媒介,也面临着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转型问题。传统漆艺的高技术性和继承性与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和非物质特性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思维鸿沟,当代漆艺向绘画的发展是以放弃漆艺的立体特性为代价的,如何在古代艺术技巧和现代艺术理念之间找到平衡,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觉和艺术智慧。

中国当代立体漆艺是在当代艺术思潮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立体漆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漆艺的学术热点。许多漆艺家已经意识到单一平面思维模式对漆艺的制约,并逐渐开始探索漆艺的立体表现。日本和韩国的现代漆艺也启发了国内很多艺术家。与传统漆器相比,现代立体漆器艺术有传统的造型方法,但绘画的材料更加多样化。在第十届全国美展暨艺术设计展中,10件立体漆作品入选,1件获奖。在“来自河姆渡——中国现代漆艺展”中,立体漆器也成为主角。立体漆艺的回归,昭示了未来漆艺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当代立体漆艺的发展基本是以高校为中心。由于技艺传承的渊源和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立体漆艺群体。

福建是中国传统漆艺强省,创作阵容强大。福州是脱胎漆器的故乡,脱胎漆器的造型方法和绘画方法是中国传统漆艺中的特色技艺,因此来自福州的漆艺家在立体造型和绘画技法上往往独树一帜。福建的漆艺教育起步较早,培养了大量的漆艺家。其中,成立于1956的福洲工艺美术学校,建校之初就开设了漆艺专业,聘请了李志清、高秀全等著名漆艺家教授漆艺,李志清、高秀全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得到了国内漆艺界同行的高度评价。65438年至0962年,先生亲自带领先生、乔先生赴福州学习,乔先生十次赴福州学习漆艺,福州的漆艺对我国漆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1974复课时,王先生、吴川先生、郑立伟先生和时任副校长的陈文灿先生共同创办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漆画专业。两校开设漆艺专业,极大地促进了福建乃至全国漆艺的发展。

位于福州的闽江学院(原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艺术系是中国最早开始系统立体漆艺教学的院系。长期以来,立体漆艺一直是我校的学术重点。我的立体漆作品,大器,创建于1999。这一系列作品的制作,是我多年探索漆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成果。目前闽江学院艺术系的漆艺专业是福州最活跃的漆艺群体,推动了福州现代漆艺的发展。同时,学院依托福建省漆文化研究会、福州市漆艺研究会,加强对传统漆艺的学术研究,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脱胎漆艺与现代立体漆艺的有机结合。

北京的立体漆艺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心,大部分在北京从事立体漆艺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都与该校有一定渊源。该派的乔先生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漆画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漆画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流派。乔先生在立体漆艺的教学支持和理论探索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0年,在他主编的《中国美术教育学部·美术卷·漆艺》中,乔先生正式将现代立体漆艺称为“漆塑”,与“漆”和“漆画”相对应,为现代立体漆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空间

以梁源、为代表的京籍中青年漆艺家也一直致力于立体漆艺的探索,梁源先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早期作品深受乔先生的影响,追求材料语言的纯粹和漆艺技法的充分表现。近年来,他在创作过程中大胆突破“器”和“术”的概念,在漆画立体创作领域悄然开辟出自己的绿色空间。他在作品中表现出传统人文精神与现实关怀的高度统一,传统漆工艺与现代创作理念的完美和谐。梁源的作品以其包容的精神内核和温柔大方的造型个性,在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创作领域独树一帜。

周建石先生还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获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漆艺专业美术/艺术双硕士学位。多年在日本教学的经历,使他的创作更多地融入了“用”日本漆艺的传统,他的作品在理解天然漆的古典技法和古代漆器的造型上,以及在造型艺术的语言表达上,传统造型与现代综合材料的结合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代表作品《生肖箱》获“第十届全国美展暨艺术设计展”优秀作品。

江苏的立体漆艺创作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中心。在包斌先生和冯先生两位主席的支持下,漆艺创作十分活跃。老虎先生是江苏最杰出的漆艺家。他是沈大师的关门弟子。在此之前,他是漆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漆工艺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一直致力于漆艺与空间艺术的结合,强调漆艺与环境艺术的互动,创作设计了许多户外漆雕和许多主题艺术家具陈设。

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代表的重庆漆艺的发展,离不开沈先生的努力。沈先生早年在日本师从先生。回国后于20世纪40年代在成都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前身)创办了漆艺专业,这是中国最早在高校设立的漆艺专业。建国后,成都艺术学院先后更名为西南艺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但漆器专业一直延续至今。沈先生的弟子陈恩申先生是目前中国立体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大量使用鹅卵石、汉白玉等天然石材作为胎,大胆运用现代合成绘画材料,以“铺叶法”、“积砂法”、“灰料薄塑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在石胎上营造出一种原始化石般的粗犷厚重的古意,体现。

广东的漆艺深受蔡克振先生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蔡克振先生在越南河内学习漆画,回国后在广州美术学院开设漆艺专业。之前广东的画家大多从事漆画创作。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的陈钦群先生是立体漆艺的勤奋实践者..他的作品一直在努力探索华丽精致的传统漆艺之外的瑰丽古老的气息,代表作品有《混沌》、《凝固》、《希望》等。

除了上述领域,国内很多地区的漆艺家也在尝试立体漆的艺术,未来会有更多的艺术家投身于立体漆的创作。艺术家的“每一个小的创作都增加和开拓了造型的新领域,拓宽了设计的思路,同时也让观者体验到了这种审美节奏在内心的振动,呈现出一种创作的魅力。”

对于当代立体漆艺,有人认为当代漆艺是一种综合材料,这种观点很肤浅。中国的漆艺从来都是各种材料的综合,但这个综合不是那个综合。中国一直对材料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春秋末期考公基》一书中,提出了朴素的工匠精神概念:“有时,天充满活力,材料精美,工作有技巧。把这四个结合起来,然后你就可以好了。”特别提到了材料美对艺术效果的重要性。明代《石砖录》中,黄成写道:“质即人”,阳明注:“骨、肉、皮、筋灵动如神,肥、瘦、美文为目”。漆一直是各种材料的复合体,以胎为骨,灰漆为肉,布为筋,漆为皮。古代漆匠一直把漆器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来塑造,通过漆器来表达对中国古代造型审美观念的理解。相对而言,传统涂料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为内在,而现代对材料的运用更为直观。当代漆艺在材料、造型技法、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动了漆画技法从平面向立体、从单一材料向多种材料、从复杂的传统技法向更加便捷的技法转变。正是这些变化,让当代艺术家更加自由地关注自己艺术观念的表达,不再被复杂的工艺所限制。当代漆艺的发展客观上拓宽了当代艺术在材料和媒介运用上的视野。

“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整个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源泉。东方独特的创作观念,将各种艺术品视为整个自然和环境的产物。当代漆艺形式的变化与当代生活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漆艺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平面特殊立体,从关注器物内部空间走向环境形成的外部空间,从在衣柜里把玩走向展厅展出。这些变化不仅是当代文化空间的转变,也是艺术环境的转变。重视空间的概念,必然会促进当代立体漆艺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当代艺术的现代特征是思想和观念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时间维度的定义。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和抽象的角度,更加生动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我们的当代漆艺。无论是从漆艺的绘画特征和立体特征的平衡把握,还是从表达当下文化生活的能力来看,立体漆艺都将是未来中国漆艺最有前途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王人。《快》校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19.

②(美)s·阿列蒂。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关于作者:

王(1950-),男,汉族,上海市人。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福建闽江学院艺术系系主任。

遗传和进化

-当代立体漆艺的生产现状

(闽江学院艺术系,福州,350108,中国)

摘要:漆艺的本质特征是绘画和立方体。当代漆艺从平面走向立体,体现了对漆艺文化因素的深入探索,也体现了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转变。这是现代雕刻意识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典范。

关键词:立体漆艺,漆艺,现状,立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