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和科幻剧曾经在中国流行过一段时间。为什么现在只能看爱情剧?
总的来说,曾经有题材丰富的国产剧,比如现在流行的女剧,很多观众痴迷的双男或双女剧,甚至还有躲在被窝里都不敢看的刑侦剧。那叫一个“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比如大陆最早的神剧《西游记》,杨杰是戏剧导演出身,所以整部剧参考了很多戏剧元素,无论是造型还是舞美都展现出古典韵味;另外,87版的《红楼梦》作为一部名著系列,比起后来的《三国演义》也毫不逊色。前者尊重原作,后者用心打磨。
同时,蒲松龄先生的《聊斋》也搬上了银幕,该剧请来了曹禺和冯至两位文学大师。全剧共75集,基本是两集一个故事,台词优雅,没有废话;影片开头的花灯和音乐更是异域风情,色彩斑斓,不是现在的古装剧能比的。
其次,这个版本的《聊斋》才是真正的《聊斋》。比如《西湖大师》这一集,两地人物,平行世界,多重时间线,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而且陈红饰演的连城,在青年时代就已经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她每一次抬头或回眸,都表现出古典美的独特气质。
当内地导演痴迷于翻拍大作的时候,港台制作人将目光投向了武侠小说,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完全成为了武侠剧的称谓,而接下来的《满月弯刀》、《武林天启》、《八龙》也成为了无数人的心头好。
进入90年代后,国产剧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武侠剧不再占据大片江山,历史剧、言情剧相继出现,比如康熙私访,唐这种严肃剧,青春偶像剧把爱情进行到底。
换句话说,小玉应该是早期“圣母玛利亚”的代表,但不知何故,编剧的设定让她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极其合理。
最擅长创新的周易影视在2000年左右交出了科幻剧《青春之王》和明装剧《穿越时空的爱情》。两部剧虽然和原著小说不一样,但编剧擅长圆梗,逻辑漏洞不多。
准确来说,《少年之王》这样的冒险题材电视剧在当今市场上是找不到的,剧中提到的“宇宙浪人”、“外太空”、“兽人”等元素既高级又新颖。
《隔壁家的计划》弱化了科幻风格,不仅有穿越的元素,还将武侠的概念嵌入到现代剧中,脑洞大开,人物众多,性格复杂,像胡兵饰演的兰一样,深情而又黑心。
唐朝拍摄的《杨门女侠》以女人为题材,有风度翩翩的杨八妹,勇敢追求爱情的穆和向往自由的金陵公主。在这部剧中,女性角色并不依附于男性,当别人因为无常而纷纷离去时,只有这些女性守护着领地。
除此之外,当年的《三生石三》题材更为超前,如李源主演的《法门寺猜想》,全剧围绕小和尚与三世公主的纠葛展开,最终注定两人没有分离,各自结束。
所谓的深情,永远是沉重的负担。就算相遇千年,这一切也不是梦的泡沫。编剧加入的命运和轮回的概念,让整部剧充满了一种悲凉而又凄美的美感。
无数粉丝期待的掌中之物,十几年前就有了,就是禁毒剧《永不满足》,里面成了女版的傅,而则是百折不挠,勇敢顽强的萧统,一个为爱付出一切的男人。
此外,架空剧《大明王朝》和剧《雍正王朝》从人性层面入手,铺开帝王、朝臣、百姓之间的关系;喜剧《武林传奇》和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被90后视为经典。
为什么那些年有那么多种类和高质量的国产剧?而现在只能看“爱情剧”?在我看来,应该有以下原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还是个新生事物,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当时广电并没有严格控制题材。比如《重案实录》改编自真人真事,但因为涉及案件细节太多,该剧不得不删掉。
《法门寺猜想》因为讲佛教文化,一度下架。为此,广电加强了对此类题材的管理。比如安迪主演的《白蛇传》,因为涉及道家文化,所以在星上没有成功;吸取教训的欢瑞改了柏林的台词。事实上,在拍摄过程中,刘学义扮演了五神之一的白蒂。
《大明王朝》中的情节也因为过于敏感而被“腰斩”。在各种情况下,制片方决定将重点放在浪漫剧上,因为这很容易写,也因为更容易判断。长此以往,言情剧会越来越多。
回顾我小时候追的电视剧,你会发现幕后的编剧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比如历史学家刘和平,成为编剧前的著名作家海岩,导演陈曼玲。也有一些作家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如王娟和高满堂。
当这些人逐渐收笔的时候,作家圈就处于一种冷漠的状态。新人既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物质积累,然后就会创作“悬浮”的职场剧或者家庭剧。
此外,国内编剧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的编剧培训体系,没有合法的利益保障。编剧门槛降低,收入差距拉大。不知名的编剧连署名的权利都保护不了。
2010后,视频网站发展迅速,一线明星薪酬水涨船高,影视行业进入快节奏的市场环境,电视剧数量也呈线性增长。
编剧写剧本花的时间最多,但市场等不及。于是,IP剧诞生了。他们要么靠流量明星,要么靠原著的影响力。剧方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
比如原著小说《摇曳生姿》是一部难得的童话,但戏剧家却急着改编。作者卢九费翔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改编,而且会延展成50集的电视剧,所以最后注水问题严重,言情剧太多,原著的核心也丢了。
港台的影视行业早在2000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主要是因为已经陷入了产业化模式,以至于创意退却。
港台导演选择北上后,也代入固有思维。他们把电视剧当成流水线作业,而不是反映社会和生活的手工艺品。
《醉玲珑》的造型和《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很像。没有唐风,到处都是风。导演林玉芬习惯拍短篇故事剧,但《醉玲珑》的格局可没那么小。要知道原著是基于权力的游戏。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怀念自己的童年,因为那时候的电视剧真的很耀眼。现在国产剧种类少了,可能是好事,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