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介绍如下。

背景:

人类的殉葬是随着原始公有制的解体而萌芽的,是随着奴隶制的建立而盛行的一种残酷野蛮的丧葬制度。人类殉道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朝贵族墓葬中也有殉道。在安阳殷墟的陵墓区,已发掘的十几座墓葬中,已有5000多人殉难或遇难。

周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包敏”。《周礼》的诞生和实施极大地抑制了殉道现象,但并未根除。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时代动荡,又有人被杀。战国时期,诸侯国废除了人祭制度。在元年(381年),秦正式废除了人祭制度。

状态:

兵马俑,即第一座秦陵的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它们位于陕西省Xi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的兵马俑坑内。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俑的特征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手法细腻生动。每个陶俑都有不同的服装和举止。有很多种发型,不同的手势,不同的面部表情。从他们的服饰、表情、手势,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军官还是士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的来说,秦俑的所有面貌都透露着秦人特有的威严和沉稳,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是绘画和塑料的结合。虽然历史悠久,但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人们脸上和衣服上涂的颜色还依稀可见。技法讲究生动,构图巧妙,手法灵活,既有真实性,又有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出土的1000多件陶俑和陶马来看,几乎没有一件是一样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