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历史无用论?
提出“读书无用论”的人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是在用经济理论中的短期收益来衡量大学教育。(本题中有几处提到“考上大学”,无疑是指大学教育。虽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并不是一切都用经济来衡量。就像对待绝症患者一样,我们千万不要从经济效益来判断,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治疗是没有希望的。同样,大学教育也不能用经济规律来衡量,因为精神上的收获也不能马上用经济理论来衡量。
回顾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引发的争议大多是大学教育高收费的弊端。高昂的费用自然会让一部分人无法接受大学教育,也会让向往大学教育的人为了上大学的机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的例子报道过很多,但不为人知的恐怕数不胜数。就像几年前有人说的,“大学教育是有钱人的一种消费。如果你能负担得起,你可以上大学。”。虽然这句话引来了无数人的责骂,但却是不争的事实。“读书无用论”只是一个幌子,一个指向大学高收费的妥协性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读书无用论”的重现只是人们对现实消极妥协的外在表现。
“读书无用论”的前提是大学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在新的历史潮流下,日新月异,有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教育方向。先找工作,找到工作后不读书继续接受教育,能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吗?会有好的人生发展吗?不用说,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同样,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那就是对当前大学教育的全盘否定。虽然中国的大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如果你看看熊丙奇的《大学的问题》这本书,你会感受到中国大学存在的各种疾病。大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否定大学教育作用的合理理由。要理性看待问题,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太伟大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培养了8000多万独生子女,面临着古今中外从未遇到过的教育问题。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大学教育压力这么大,难免会出现问题。同样,在这样的大学教育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仅仅因为一片叶子是瞎的,就在黑暗中行走是不可取的。
“读书无用”的观念也很有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读书”一词有三种解释:一种是看一本书,大声或默读;二是指学习作业;第三指上学。中国有句话叫“名正言顺”,讲的是做名师。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读书无用论”已经包含了“读书”这个词所包含的全部三种含义,而这个题目也混淆了这三种含义。因为这个题目上的“读书”只是指上大学,可以用概念建立范畴中的精确概念来代替。钱钟书用千言万语来解释“义”的概念,使人们能够清楚地把握“义”的含义。康德用几页纸来解释一个概念,都是为了让概念清晰准确,为后面的讨论打下基础。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读书无用论”这个概念,就会发现它太大了,不合适,逻辑混乱,漏洞百出。“读书无用论”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读书的作用,只是巧妙地改变了向上指的观念,利用了大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人们的爱恨心理,从而迷惑了一些人,误导了人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