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历史的十五大战役是什么?
第二次战争,从1950,165438+10月6日开始,到65438年2月24日结束,一共29天。这场战役的特点是诱敌深入,正面突击与迂回战相结合。第一次战争后,敌人虽然受到志愿军的重创,但仍然误判了志愿军的实力,轻视了志愿军的实力,发动了所谓的圣诞节(65438+2月25日)攻势,企图占领整个朝鲜。对此,志愿军决定采取故意示弱,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消灭敌人的方针,力争把战线推进到平壤和元山地区。战局方面,志愿军以刚入朝的第9兵团(下辖第20、26、27兵团),试图在东线长津湖地区消灭运动中的一个敌人。同时,集中西线的博川、嘉川、德川、宁远地区,对敌实施反攻。西线根据第一次战争的教训,采取双层战争迂回,两军(38、42军)突破敌侧翼薄弱部位(德川、宁远一带),深入敌后,切断敌人退路,四大主力(39、40、50、66军)从正面配合,实施战术分割和包围,歼灭对方。东线采取分割包围的方法。在没有冬衣的情况下,西线和东线部队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奋力克敌制胜,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除襄阳外三八线以北的全部朝鲜领土,迫使敌人转入三八线以南防御,基本扭转了战局。
第三战,从1950,12,31开始,到19510,10结束,历时8天。这场战役的特点是主要从政治考虑需要越过三八线,中朝军队向已做好防御准备的敌人发起了攻击。战争试图利用三八线上的既定阵地,粉碎敌人的防御,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中朝两军在西线以5个军(38、39、40、50军和人民1军)对东豆川和首尔进行了重大突击。四个军(人民军第42军、第66军、第2军、第5军)分别向集宁李、嘉平、春川方向和、洪川方向发动奇袭。作战中,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全线发起进攻,突破敌人防御后,迅速投入第二梯队,深入敌后,切断敌人退路。当全线到达逗三七线外围时,停止追击,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役是志愿军入朝后对已做好防御准备的敌人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7昼夜,消灭1.9万余人,前进80至1.654,38+00公里。
第四次战争,从1951,1开始,到4月21结束,历时87天。这场战役的特点是一翼固守防御,从侧翼实施反突击和顽强的机动防御作战。在三次战争中,敌人不断受到中国和朝鲜军队的攻击,损失惨重。他们被迫退到头三旗线,集中兵力后稍作整顿,即在志愿军转移休息的同时,向北方进攻。连续三战,志愿军极度疲劳,部队得不到休息和补给,又正值严寒季节。很难建立防御工事,缺乏食物,运输线延长,补给非常困难。战争第一阶段,三个军(人民军第38、50军和1军)在西线汉江南北地区各守一方,牵制敌人主要攻击集团。诱敌于衡城东部地区,集中主力六个军(人民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军和第三、五军团)实施反攻。东线取得了反突击的胜利,但攻势受挫,未能打破敌人的全方位进攻。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所有的志愿军都转向了机动防御,一步步地阻止了敌人。经过艰苦斗争,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停止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战线。此役共歼敌78000余人,敌人每天推进不到1.5公里。志愿者们赢得了报道战略预备队集合的时间。
第五次战争,历时50天,从4月22日1951开始,到6月10结束。这次行动的特点是为了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提前发动进攻战。总共有15部队参战,即除了原来的志愿军第9兵团、第39兵团和第40兵团,以及人民军的1、第2兵团、第3兵团和第5兵团外,还有刚入朝的两个兵团的6个军(即第3兵团的12兵团、15兵团和第60兵团)参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以部分兵力突破敌人的防御后 攻击将直入战争纵深,割裂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将主力集中在预计可能被歼灭的敌人身上,配合正面突击,分而治之,逐一歼灭敌人。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军集中三个团,12部队(人民军一个团),对西线实施大突击。经过7天激战,前进50余公里,歼灭敌军2.3万余人,暴露了东线敌军的侧翼,迫使主力敌军退守春川、汉城组织防御。第二阶段,敌人为了瓦解志愿军的进攻,继续北侵。志愿军迅速调整部署,转移主力,第3、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团向东线之敌发起重大突击。首先集中主力分割美军与南朝鲜军的联系,歼灭县域之敌,然后向纵深发展。以19兵团牵制西线美军主力,积极配合行动。这一阶段,南朝鲜军第3师和第9师范师全军覆没,第5师和第7师战败。第三阶段,实施战略转移。敌人及时堵住了与战争储备的缺口,形成了东西贯通的防御体系。经过连续作战,解放军基本上粮草弹药告罄,难以继续进攻。它决定停止进攻,用一支部队进行机动防御,掩护主力转移。转移中,志愿军180师损失严重。此役歼灭8.2万余人,消耗和缴获大量物资装备,训练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