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可以发展出多少种模式?

向左转:福利国家的莱茵模式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两次战争期间,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或者说旧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比如去年6月去世的美国经济学家鲁迪?多恩·布什在回顾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时说:“本世纪的经济悲剧是大萧条——贸易流动的全面崩溃。积累了一个世纪的经验,从1929到1932,仅仅三年就被抹黑了,跨境货物总量下降了25%,外贸货物总值甚至下降了60%。世界贸易价格下降了。人们到处设置壁垒阻止进口,以保护自己的产品免受外国竞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日益衰退,金融市场关闭,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危机本不该发生,至少不该发生。”“1930左右,古典经济理论成了废物。人们需要革命思想。新一代经济学家发明了这些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当时的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层面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国家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沿着这一变化路线,二战后,欧洲大陆各国建立了莱茵资本主义模式。

1991法国经济学家米歇尔?阿贝尔的《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他说资本主义有很多模式,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美国模式,一种是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他认为,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包括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等莱茵河谷两岸的国家。广义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及今天欧元区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阿尔贝尔说,二战后联邦德国创造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莱茵资本主义的基础。

路德维希?作为德国弗雷堡学派的一员,艾哈德主持了二战后西德的经济重建和改革,并亲自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被誉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在《竞争带来繁荣》一书中,他说:“我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经济结构,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走向繁荣。我决心彻底改革陈旧保守的社会结构,打算在广泛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购买力。”“旧的阶级组织显然分为两个阶级。一方面是少数人买得起一切的上层阶级;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的广大下层阶级。如果我们要改造经济组织,就必须做到两个监督,打破这种阻碍发展的阶级界限,从而消除贫富之间的敌意。”他的座右铭是:“为了全体人民的繁荣,不应该让富人变穷,而应该让穷人变富。”因此,他提出了“公益”的口号。

我们当然不能说路德维希?埃胡德战后希望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模式,但确实反映了西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影响,基督教的社会伦理和团结互助的理念也在发挥作用。我之前说过,艾哈德想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起来。他自己说:“其实我只是实践了西方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学的原则,解决了长期以来自由不受约束和政府无情控制的矛盾,从而在绝对自由和集权之间找到了一条稳妥的中间道路。”

这不仅与德国、欧洲,而且与二战后世界各地的政治气候和政治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这一背景与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右倾完全不同,当时是普遍的左倾。那一代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到二战爆发时,真正资本主义民主的国家已经很少了。除了美国和英国,法西斯上台或者被纳粹占领。从那一代人的社会心理来看,大多数人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是绝望的,所以各个阶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左转。比如中间偏右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1947制定了艾伦纲领,提出要摆脱垄断资本的控制,将关键工业部门国有化。

二战后,英国和法国广泛实行国有化。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极限时代》一书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许多西方政经界人士访问了苏联。当时世界经济萎缩,苏联却继续高速增长,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现在很多西方人都说当时的苏联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强制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式独裁等等。,但当时西方调查人员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苏联还能高速发展。他们的结论是,由于苏联的计划经济,计划在西方成了一个新的时髦词。西方人开始思考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如何实行计划。

现在,人们回过头来对艾哈德的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做一个理论总结。有人说,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由国家适当调控,由社会保障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一个通俗的公式表达,就是“市场经济+统筹调节+社会保障”。有人说,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要实现的国民经济总目标是:货币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适度增长。这四个目标因实现难度大,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魔鬼的四个角”。

路德维希?艾哈德设计并实践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经济活力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应该享有最大的运作自由,首先是在价格和工资方面。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市场自由定价,市场自由竞争,才能搞活市场,防止经济僵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价格,增加员工实际收入,让消费者受益。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生产者受益。总之,竞争是经济发展的保证,是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竞争才能保证经济系统的协调平稳运行。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

因为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为了鼓励国内市场的竞争,埃胡德试图反对垄断。他认为,垄断组织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的公司通过法律或契约联合起来,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二是大公司以控股公司的形式掌握着广大的中小企业;第三,排他性的大公司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针对上述三种垄断形式,埃胡德提出了以下方法来反对垄断组织:第一,政府应尽力维持企业间的竞争,防止垄断;二是在垄断已经出现、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情况下,防止垄断势力滥用权力;三是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来监管市场。比如成立卡特尔局负责反垄断。国家全面有效的整体调节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

19世纪,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只赋予国家保护私人制度的“守夜人”角色,而没有过多考虑社会福利措施和公平竞争的引入,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结果就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重的社会阶级分化。社会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赋予国家一系列重要任务。

原则上,只要国家能够提供比市场机制更好的服务,就应该允许它发挥作用。除了依靠警察维护内部安全和军队保护外部安全之外,国家还应负责建立和维护法律制度,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和法律标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和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

国家应特别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包括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设施、通信和各种能源生产,这些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通过国家中央银行和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和维护国家的金融秩序,保持国家的货币稳定,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也负有维护秩序的责任。它负责确定所有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总体法律和社会条件,并负责监督这些规则的遵守情况。埃胡德曾经把国家在这方面的任务比作足球比赛中裁判的作用。“足球比赛好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足球比赛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而这些规则都是事先制定好的。我在市场经济政策中所追求的——还是以足球比赛为例——无非是制定游戏规则,维护游戏秩序。”

此外,国家应通过货币和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维持经济繁荣,防止或延缓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波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这也被称为反周期繁荣政策,而不是把一切都交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社会国家,后来被执政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为社会福利国家。现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属于社会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国家的基础是一种部分明确、部分模糊的社会契约,它要求确保和促进个人和集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正义,并确保和促进代际团结和互助。这种社会契约是现代工业社会和民主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使人们付出相对较低的社会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使国内资本主义得到广泛认可。这种社会契约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它是基于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劳动权,包括充分就业、终身就业和改善工作条件。第二,反贫困斗争,包括最低收入线,在反贫困和社会排斥的斗争中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第三,风险保障,社会福利保障,即为保障员工及其家属免受疾病、意外、工业、死亡等风险威胁而提供的保障措施。第四,促进机会平等,包括国家用于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改变和业余活动的支出,以及针对资产受到歧视的地区、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反歧视措施。

英国学者吉登斯在其著作《第三条道路》中强调,欧洲的社会福利国家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目标和结构,同时从具体制度的角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英国的制度强调社会和医疗保健服务,但规定了与收入相关的福利。

斯堪的纳维亚或北欧的社会福利国家,在高税收的帮助下,提供高额的福利基金和优秀的国民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服务。

中欧系统没有庞大的社会服务福利,但有相当数量的福利基金,主要是在通过雇佣关系收取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筹集资金。

南欧制度类似中欧制度,但没有那么广泛,国家救济水平低。

德国著名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在近几年出版的《后种族结构》一书中说,从1945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有三件大事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一是冷战,二是发展中国家的非殖民化,三是欧洲社会福利国家的建设。哈贝马斯说,无论如何,欧洲建设社会福利国家无疑是一件好事。在富裕和平的西欧民主国家,混合经济的发展使他们不断扩大公民权利,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基本的社会权利。他认为:“经合组织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经历中受益匪浅。他们执行了明智的经济政策,注重国内稳定,并在经济相对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建立和扩大了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福利国家的大众民主形象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经济形态第一次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被驯服,在同一个民主法制国家中对规范的自我理解或多或少是相互一致的。”

德国人认为他们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巨大贡献。甚至说英国人的贡献是资本主义自由,法国人的贡献是民主,德国人的贡献是社会市场经济。应该说这个评价并不过分。上世纪70年代末,联邦德国的社会福利支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0%,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所以阿贝尔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说,莱茵国家相对平等,收入差距明显小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现在莱茵国家的中产阶级在统计上比美国多得多。虽然美国号称是中产阶级国家,但如果把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人整体定义为中产阶级,那么中产阶级在美国占50%,在德国占75%,在瑞士或瑞典占80%。

莱茵模式摒弃了传统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态度,而是驯化资本主义,为野蛮的资本主义“套上笼头”,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建设社会福利国家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后果,抑制社会的贫富分化,使这种分化不至于发展到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在东西方冷战和在东方与东方集团进行制度竞争的背景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改良主义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压力下,资产阶级采取了退让政策,具体表现为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当时西欧的资产阶级正在进行战后国内经济重建,试图挖掘本国市场的潜力,试图推行以大规模大众消费推动工业流水线大生产的战略方针。这一时期工人劳动工资的提高、社会福利的发展和资本的发展战略并不矛盾,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从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借助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度过了一段黄金发展期,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向右转:里根主义和

撒切尔主义的新美国模式

资本主义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制造商品的生产能力和潜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造成的贫富分化,特别是广大居民的贫困,使得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限制了这种生产能力和潜力的发展。如果资本不想让市场需求关系的自动调节使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直至对资本无利可图,就必须想方设法抑制生产能力和潜力的发展,甚至不得不让大量生产设备闲置。经过25年的战后繁荣和发展,西欧的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饱和国内市场。以大众消费拉动社会需求,推动工业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战略潜力已经耗尽。以前的电视、冰箱、汽车等高端消费品,现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今的高端消费品,如私人飞机,已经无法进入千家万户。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财富不可能无限增长。面对内需不足、资本大量闲置、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危机局面,西欧资本不得不改变发展战略,摆脱束缚资本的“笼头”,摆脱社会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度干预,即抛弃莱茵资本主义模式。

应该说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创造了新自由主义模式,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模式,并在9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新美国模式。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主张减少国家干预,放松资本管制,经济私有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主张加强国家对政治文化生活的干预,甚至严刑峻法,具有一定的极权主义倾向。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紧密结合,这是当今世界新右派的特点。因此,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也被称为新保守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基本上是基于新奥学派和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理论。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的理论。哈耶克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反对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大危机不是自由主义造成的,而是偏离了自由主义的纯理论。1947年,哈耶克在瑞士成立朝圣山学社,多年来系统研究和宣传新自由主义。1974年,哈耶克在西方资本转换政策背景下获得诺贝尔奖,哈耶克思想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哈耶克声称他的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康德哲学。康德曾认为人类知识的有限性是哲学的核心。哈耶克强调,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和整个世界的进化不可能被人类自己完全理解,人类的理解本身具有天然的局限性。人类无法得到一个全面、科学地反映所有社会关系总和的绝对完整的社会图,科学也没有能力提前预测社会领域的各种事件,更不用说确定影响它的有效措施。就经济领域而言,哈耶克认为,试图对经济运行机制施加影响,进行宏观调控是完全徒劳的。现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自发发展的自然产物,任何发动伟大社会革命的主观计划都是错误的,不可能最终实现。以渐进的方式推进渐进变革才是“合理”的。

哈耶克等人认为,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有益活动的知识和信息,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虽然不是全部)知识和信息都体现在价格上。价格体系是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使人们相互交流的独特方式。价格是高效、广泛、集约的信息载体。它能告诉大家人们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价格起到了吸引人的信号作用。价格体系是整个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整个经济体系同步发展。人们必须对价格体系采取谨慎和保护的态度,放弃任何改革价格体系的计划。这是新奥派经济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

总之,新奥地利学派坚决否认国家对经济生活领域的积极干预。原因如下:第一,市场经济体制是自发发展的,不是人为的。第二,每个人的人身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最高价值。人们不应被迫在自由和实现某些社会目标(如充分就业和消除贫困)之间做出选择。第三,人类的知识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分散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个组织或个人能够将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所有经济信息完全集中在一个统一的中心。

新自由主义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管制和减少社会福利。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都大力推行私有化,即将一些原本属于国家或公众的经济部门改为私营企业。私有化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政府资产或政府在这种资产中拥有的股份拍卖给私营企业。另一种是进行私人承包,通过国家与私人承包商签订合同,将原来国家雇员所做的工作转移到私人经营。

所谓自由化,就是各民族的民族市场对自由贸易、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流动采取门户开放的政策,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这是市场资本主义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从亚当开始?自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以来,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成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借助关税总协定的多边谈判和多边协议体系,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20世纪80年代全球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跨国流动。为了吸引资本投资,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税制改革,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新保守主义政府以简化税制、刺激企业主投资、启动经济增长为由,进行了有利于高收入人群的税制改革,包括降低企业税和累进所得税。

所谓放松管制(有人说政府放弃经济控制),就是必须严格限制国家垄断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包括各种经济社会法规形式的干预活动。归根结底,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和自我修复机制,限制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比如在劳动力市场范围内,积极支持用人单位的合理化、弹性化措施,不追求充分就业的目标,让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解。

削减社会福利和打击工会是新自由主义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80年代初,西方资本质疑维持社会福利国家高额财政成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新自由主义开始挑战社会福利国家。各国新保守主义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退休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住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目的是收紧货币供应,削减政府社会福利支出,减少福利分配,将负担转移到员工身上。

在新自由主义的猛烈攻击下,莱茵资本主义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欧洲资本主义模式面临“美国化”的危险。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核心的唯一超级大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新科技产业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借助政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路线,引领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苏东集团的崩溃和第三世界国家向开放政策的转变,为西方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5438美元+01.7万亿美元,是日本(5.4万亿美元)的两倍,德国(2.2万亿美元)的五倍。2006 54 38+0 9月11之前,美国公布的2002年军费预算为3290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世界上排在美国之后的9个国家的军费预算之和。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前所未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够对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和威胁。

基辛格曾经说过,全球化本质上意味着全球采用美国模式。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一手高举经济新自由主义,一手高举政治新保守主义,两只手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力图扩大和提升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地位。美国模式和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一般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被视为在全世界推广华盛顿共识的有力工具。放松管制、私有化、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给世界各国开出的药方,据说能包治百病。

但是美国模式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目前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其他地方,无论是前苏联、东欧还是拉美、南美,由美国新自由主义专家或执行华盛顿共识的国际组织专家制定的“休克疗法”从来没有成功过。相反,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应该说,从西方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的角度来看,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庆祝西方资本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胜利之后,新全球化使西方资本,尤其是跨国公司度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大型跨国公司的利润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新自由主义路线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负面后果就是前所未有的贫富分化。130多位最富有的亿万富翁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人口,即30亿居民所拥有的财产。严重的失业问题困扰着全世界。全球有6543.8+0亿人没有工作,相当于美国、西欧、日本的人口总和。在世界上相当一部分人日益贫困化的背景下,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右势力(包括新旧法西斯主义)和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迅速崛起,整个世界又开始动荡。

圣人威权主义的东亚模式

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演进不同,在远东,东亚国家的社会发展演绎出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并长期获得成功。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记录,特别是以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省)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实体(HPAEs)和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取得了异常快速的增长,1965-65438+。这一水平比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快一倍以上,比拉美和南亚快近一倍,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快5倍,也远远快于工业化国家。随着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东亚地区的福利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家用电器等高端消费品消费水平和份额快速提高,多项指标接近或超过工业化国家水平。这一现象被西方社会称为“东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