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的冯晓被任命为辽国南院的国王。这个职位有多厉害?

以的资历,辽国南院王的位置对他来说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冯晓是靠辽朝皇帝卢野弘基的“裙带关系”提拔起来的。但是,回到真实的历史,南院王这个职位所掌握的实权真的是非常有限的。

让我们先整理一下冯晓同志的简历。

冯晓,原名乔峰,男,1060,契丹B室人。

我少年时曾师从少林派大师玄苦和丐帮帮主汪剑通。我学的是十八龙,武器是狗棍,江湖第一。

年少时掌管江湖最大帮派的丐帮,被发现是契丹人,遭到众怒。于是,它离开了领袖的位置,成了一名江湖游侠。

生活在辽宋关系最糟糕的时期。宋人一听到“契丹”二字,就想祭奠自己的国家。虽然,冯晓自认为是大宋之子,有一技之长,但由于他的家世和契丹身份,在江湖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带领冯晓走出困境的是辽国第八任皇帝耶律弘基。在《天龙八部》中,金庸非常巧妙地安排了冯晓和耶律洪基的会面。辽国皇叔勾结楚王,趁耶律洪基不在国内,发动政变。耶律洪基随行军官的家属全部被楚王俘虏,情况十分危急。

眼看叛军的气势越来越嚣张,耶律洪基陷入了失去王位的危机。在关外打猎时遇到耶律洪基的冯晓果断出手。他枪毙了楚王,活捉了皇帝的叔父,平定了叛乱,让耶律洪基顺利重掌政权。为了报答冯晓的救命之恩,耶律洪基封他为楚王,封他为南院王。

小说中,卢野弘基的原话是:“楚王的爵位,南院王的职位,已经是我辽国最高的爵位了。如果我哥不够格,他肯定不肯臣服于我。兄弟放弃王位,没有别的办法。”听起来卢野宏基对待冯晓是真心实意的。

对于冯晓这样的“草根”来说,《南院之王》绝对是卢野鸿基刻意的“拍马屁”。但是,南院王在大辽官位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还得从头说起。

先说题目。辽朝时,楚王的爵位在一人以下,万人以上,仅次于皇帝。辽国虽然有“卢野”和“萧”两个姓氏,但楚王的爵位想只给“卢野”,也就是皇帝的宗族,绝不给其他姓氏的人。耶律洪基封冯晓为楚王,这使他的身份达到了最高水平。

再说官位。历史上,大辽官职分南北。北官掌管宫帐、部落、国家的政务,南官掌管汉州、郡县、租佃、军马等事务。这是因为南方接近大宋,北方接近游牧民族,管理对象不同,所以会区分管理者。

南北官各有侧重。北方的官员都是契丹人,所以更注重军马。南方的官员多为汉人,所以对田赋事务比较重视。南方的官员不练兵,不指挥军队,军政大权都在北方的官员手里。但是,它有一个矛盾:北方官员权力更大,南方官员管理的人却更多。

契丹在唐朝崛起,到了五代,势力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后晋子帝石敬瑭为了保住皇位,将十六郡“孝敬”给契丹人,称之为父国,契丹人借此建立了横跨南北的帝国。然而,在十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汉人。土地划给大辽后,大辽汉人的数量远远多于契丹人。作为掌管汉人的南方官员,压力真的不小。

先说南北官,因为北官责任重大,所以会进一步细分。比如大辽的核心机构就是北方官员的枢密院。有两个枢密院,北枢密院主管兵部,南枢密院主管吏部。北官之下,还有南王院和北王院两个官署。南王院的最高官员是南王,同时还有南王院总督、南院太师、南院太保、南院司徒等职务。

南院之王萧凤当,实际上是北官之下的南院长官,在他之上还有其他官职,比如北院唐唐。所以南院王虽然有实权,但显然不在大辽的核心决策圈之内。

在小说中,卢野弘基高举冯晓,但在史书中,南院之王却是一个普通的位置。这不是很矛盾吗?

唯一能说得通的解释是,金庸本人在安排这一情节时,以南院之王为南院最高首长,让卢野弘基说出了“最高头衔”这几个字。现在真相大白,南院之王就是一个普通的差使,并没有小说宣称的那么重要。

而冯晓作为一个有特殊技能的社会闲散人员,根本不在辽国“加官进爵”的序列中,也不是辽国贵族。只是因为有卢野弘基皇帝的支持,他才得以空降成为南院之王,成为辽国的N把手,算是有面子的。

虽然冯晓成了南院的国王,但他一天也没有做什么正经事。“江湖儿女是江湖长辈”,他的心思在中原。就算他愤然离去,又怎么可能留在契丹一辈子呢?

1093年,耶律洪基决定南下。他封冯晓为宋王,让他带兵南下。在辽朝期间,冯晓目睹了宋辽战争,造成人员伤亡和灾难,不愿参与两国对抗。在宋朝,他是地地道道的契丹人,身上流着契丹人的血。在辽国,他在大宋土生土长,大宋对他很好。

最终,冯晓选择了自杀,用自己的鲜血偿还了两国之间的仇恨,灵魂回到了雁门关。

回到历史,虚拟人物冯晓出生于1060年,叶绿鸿吉出生于1032年,冯晓拜叶绿鸿吉为义兄,但比冯晓大28岁。就年龄而言,耶律洪基是冯晓的父亲是没有问题的。让他们有英雄互相欣赏的感觉可能有点难。

而且,晚年的叶吕洪基不顾国家大事,不分忠臣汉奸,任人掌政,误杀萧皇后,软禁皇太子,沉湎佛门。这个形象真的和《八龙》里干练壮实的叶吕洪基很不一样。

冯晓结识了卢野弘基,成为辽国的一名大官。金庸只是写了一下,读者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