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的汽车历史:第一辆电动汽车比第一辆奔驰汽车早了半个世纪。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881,由可充电铅酸电池驱动,续航16公里。今天,电动汽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续航里程早已达到600多公里。
第一辆电动车比第一辆奔驰早半个世纪。
说到电动汽车的历史,首先我要说说匈牙利发明家阿努什·杰德利克,DC汽车之父,他为电动汽车提供了DC电机。然后在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制造了第一辆由DC汽车公司驱动的电动汽车,并获得了美国汽车工业的第一项专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花岗岩人罗伯特·安德森发明了电力驱动的马车,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以铅酸电池为电源的电动汽车。
而当时顾先生造的第一辆电动车,并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由0.1hp的DC电机驱动,车重160 kg,行驶速度15km/h,续航能力16 km。不幸的是,它不能被人们使用。
但是电动车的潮流逐渐流行起来,很快在1884年,英国发明家托马斯?帕克舍生产了第一辆实用的电动汽车。像现在流行的特斯拉,载人电动汽车的出现也迅速在上流社会流行起来。在当时的人眼里,它没有锅炉车那样巨大的震动。它没有噪音,不需要换挡,也没有锅炉的味道。总之,电动车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身份象征。直到一年后,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燃油汽车。所以从汽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第一辆车应该是电动车。
电动汽车创下了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0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纪录。
电动车的出现不仅刷新了人们的出行观念,也刷新了人们的速度。1899年,比利时赛车手用电动汽车创造了世界首个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汽车纪录。但由于续航里程短、燃油车崛起快、价格高,电动车在当了30年老大后,也在逐渐隐退。
就这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电驱动、电池、电控等技术成熟后,电动车重新出现在江湖中。国内首款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进入消费市场,其特点是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然后特斯拉车型开始发光。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比亚迪比特斯拉更复杂、更先进、更实用。比亚迪选择了更稳定的双模式,而特斯拉更激进的选择了纯电,包装了一堆自动驾驶概念,虽然直到现在还不能自动驾驶。
100多年后,电动车重现江湖,造车新势力开始掌握技术。
与内燃机行业100多年形成的强大技术壁垒不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规模化制造下,一大批新型电动车企业开始大放异彩,包括定位豪华、敢于与特斯拉竞争的蔚来汽车、拥有互联网基因的Xpeng汽车、拥有专项研究技术的零跑汽车等。借助电机、电控、电池等领域相对薄弱的技术壁垒,迅速积累并开始掌握核心技术。
以零跑汽车为例,在核心的三电技术上,零跑S01的赫拉克剌斯电驱动总成集成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其中电机控制器集成了电机控制模块MCU、整车控制模块VCU、降压斩波电源模块DCDC、交流充电模块OBC和高压配电模块PDU,实现了真正的八位一体设计。相比大众最新的高尔夫和宝来纯电,更先进。相比吉利和长城,他们开始用三菱发动机的时候,要搭配变速箱。造车新势力在三电方面还是领先行业的。
赫拉克剌斯电驱动组件有效降低了控制器的高频振动,提高了电路板的可靠性和寿命,在实际测量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赫拉克剌斯的整体重量只有91kg。在保证同等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重量减轻30%、体积减小40%的重大突破。
在智能自动驾驶的关键方面,零跑S01可以实现L2.5自动驾驶,与特斯拉处于同一水平,并且率先使用了静脉生物解锁、人脸识别等技术。在自动驾驶传感硬件的核心77GHz毫米波雷达方面,零跑汽车得益于大华股份的技术优势,也实现了自产自销。智能制造方面,零跑汽车也有智能制造工厂,并首次在所有车企中单独设立了三个电动车间。
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制造实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双重较量。
如果本土车企把电动车核心技术拉到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电动车的未来在哪里?
手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思考。当手机的处理器、屏幕、电池、系统越来越普及,依靠中国工业制造的规模和本土企业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小米和OPPO可以实现更低成本的制造,适应国人的潮流机型,而相应的代价就是三星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这个应该放在10年前。谁会相信小米和OPPO能赶走三星?同样,零跑、蔚来、小鹏的机会也在这里。在当前的电动车竞争中,掌握核心技术无疑是取胜的关键。至于最后谁会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