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记载的高温天气有哪些?
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连续几天保持在35℃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热浪”。古人把这种极端天气称为“热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由于中国古代对温度的记载相对较少,对温度的详细描述多在明清时期。
更早记录的热浪灾害发生在宋代。事情发生在南宋1215年。热浪影响河南、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区。旱情严重,受灾地区花草树木枯萎,泉水干涸。过度缺水的后果就是水比油贵。“水一百块,一杯水几十块”。受干旱影响,劳动人民没有庄稼,喝不起水,导致袁野各地都有人渴死。
南宋的热灾并不是最热的时候。据清代气象记载,乾隆八年间,热害遍布京津冀、山西、山东,甚至有行人在路上被热死。这场酷暑灾害也带来了大面积的干旱,华北地区粮食绝收,严重缺水,无数人渴死,热死。据目前的气候专家估计,当时的最高温度达到了惊人的44.4℃,直到现在也从未出现过如此高的温度。
据史料统计,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热季有19个。虽然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等预警措施,但当高温天气出现时,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减工缓民的策略,警告民众少出门,并对受灾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有些统治者认为天气炎热是上天的警告,所以会做一些减餐祈福的动作,有的甚至会大赦天下,祈求上天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