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文化

博罗当地汉族人大多说客家话,也有说闽方言和粤语的。常见客家话。博罗的语言分布很复杂,可以分为:

客家话:

博罗方言:属于客家钟会方言,也是东江方言的一种。它和东部客家话一起构成了博罗方言的主要成分。博罗方言与普通客家话有较大区别,与惠城方言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从语音特点来说,语言学界普遍的解释是“一种带有粤语特点的客家话”。但是一些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博罗方言使用者的族群认同有两种,一种是客家认同,一种是本地认同,主要分布在南部东江北岸,如罗阳(县)、龙溪、龙华、湖镇、横河、杨村、公庄、观音阁。

东部客家话:属于客家话钟会片,但与新会片惠阳话很接近。它和东部客家话一起构成了博罗方言的主要成分。

平坡话:属于客家钟会片。实际上,张超客家话群起源于福建,属于闽南客家话的一种。深受闽方言的影响。

最小语言:

河洛话:广泛分布于惠城附近地区。河佬话使用者同时使用客家话。

粤语:

广府话:属于粤语广府片,在从化和增城接近粤语,但与广州话不同。广府方言分布在东莞附近的园洲和石湾。

非中国人:

畲族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系,不是汉语,也不类似畲族常用的客家话。分布在畲族地区。博罗传统民乐是一种民歌,是博罗最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客家聚居的农村和山区。博罗县仙村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种。客家山歌是用客家话演唱的民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深受唐诗和支竹词节奏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中国南方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传唱已久。客家山歌包括劳动歌、劝诫歌、行业歌、杂耍歌、逞能歌、玄学歌、翻跟头歌、谜语歌、猜调、小调、竹歌等。各种歌词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四句七字,每一句、两句、四句都是偶数。她的曲调丰富,有号子山歌、官山歌、四八段山歌、快板山歌、重叠山歌、五段山歌。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使旋律迂回委婉。

五局板流行于博罗县客家地区。五句板曲调固定,一段五句,故称五句板。另外,唱五音步还需要三块竹板,所以也叫竹歌。起初是穷人沿街乞讨时唱的歌,所以又叫“叫花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唱长篇故事的歌。新中国成立后,五言板登上大雅之堂,其中《山村清新风》也在北京上演,深受好评。春节舞狮在惠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延续至今,仍方兴未艾。

中国不是狮子的起源地,舞狮应该是舶来品。相传汉代石天学派的鼻祖张天师住在龙虎山,他的坐骑是老虎,所以汉代人不跳狮子而跳老虎。汉明帝东渡时,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据说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头狮子。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狮子受到人们的崇敬,所以舞狮逐渐取代了舞虎。据记载,南北朝以后,舞狮在民间越来越流行,到盛唐时发展到锣鼓伴奏。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西凉歌妓》中写道:“西凉歌妓,假面髯狮,头尾雕木。镀金的眼睛和银牙,分勋毛衣与耳朵。若从流沙来万里,见紫髯深目,舞梁来言。”明清以后逐渐分为两派,北派全身包裹,看起来像真狮子;南派以广东狮子为主,一人舞狮头,一人骗狮尾。舞狮者常穿唐装、灯笼裤,人露在外,主要是展示武艺。

粤狮是徽州的民间舞狮,近代徽州流行的狮子有四种。一种是“大头狗”,称为“大头狗狮”;二是“麒麟”,称为“麒麟狮”;第三是扁鼻狮;第四是斗牛狮;这四种从西域传入的动物和狮子,物种都发生了变化。完全没有狮子的影子。四种狮子中,“大头狗”疑似从开平、南雄、顺德、中山等地引进;麒麟狮属于客家狮,而斗牛、扁鼻等狮种多见于淡水、龙川等地。有资料显示,惠州本地的狮子品种应该是“大头狗”和“麒麟”。

徽州民间舞狮也有和舞龙一样的特点,都是自己编的。通常,狮子队是以街道(村)为单位自发组织的。在旧时代,新狮子建成后,常被称为“开开眼”和“抢青”活动。春节期间,舞狮活动最为频繁。此外,一些大家族为了“驱邪保平安”,在喜庆的场合和商店开业的日子里,还经常邀请狮子跳舞。

徽州民间舞狮的特点是狮子拿着箱子带路,狮子紧随其后,后面是带着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术队。

舞狮的传统动作有行进、打瞌睡、抓挠、爬抓青、抓鞭炮等。鼓分为快板、中板、慢板、刹板,共打七个鼓。

春节第一天的早上,往往是狮子队过巷的时候。居民们用鞭炮互相问候,封红包。狮子队在家门口跳舞玩耍,给各家各户带来好运。之后,居民们互相发送鞭炮。春节舞狮的习俗往往推迟到正月十五。

春节的舞狮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博罗县一些乡镇的舞狮队相当有名,经常组织一些舞狮比赛。马贝肉丸

马贝肉丸有超过65,438+000年的历史。它们以其独特的配料、祖传秘方、爽滑的口感和鲜美的肉质而闻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和河东地区的乡镇,还出口到深圳、香港和澳门。2008年,马贝肉丸已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阳区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贝肉丸以其鲜美的汤汁、独特的味道和坚韧而闻名。堪称当地民间美食中的极品,在徽州地区东江流域享有盛誉,流传甚广,对传统饮食文化特别是客家人饮食文化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罗浮山土窑鸡

罗浮山的“土窑鸡”有独特的秘方,要用罗浮山上吃虫子长大、运动量够的地鸡。制作“土窑鸡”的专用土窑建在一个小土坡上。这个土窑有三个窑口,每个窑口一次可以烤八只“土窑鸡”。里面的土砖都是博罗当地农村的专用砖,有它特殊的土香味。

客家盐焗鸡

咸味是客家菜的特色,盐焗鸡最能体现这一点。皮滑嫩滑,被誉为天下第一鸡。东江菜在以吃鸡闻名的广东,也和潮州菜、广州菜一样有名,因为它的盐水鸡。

酿苦瓜

酿造苦瓜、辣椒、茄子、豆芽、蘑菇等在客家地区分布广泛,是家常菜。有一种说法是酿造苦瓜,辣椒和茄子是“酿造三宝”其中,酿造苦瓜是一个经典,甜而美味,回味悠长。

红烧肉

红烧肉是客家十大特产之一,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爽口,软滑,肥而不腻。是客家人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必不可少的地方菜肴。

白汤白切鹅

白汤白切鹅已成为博罗县的特色菜系之一,久负盛名,也成为博罗县的特色菜系。白塘白切鹅是当地饲养的,肥而不腻,滑爽可口。

勇头富

酿豆腐是客家菜的代表,鲜嫩滑嫩,营养丰富。一家做菜,十家飘香,是客家人逢年过节的保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