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有多长?你经过了哪些省份?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于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自东向西经过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6省156县,全长88556。经过359.7公里的海沟,天然天险2232.5公里。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经过近5年的调查,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96.18公里,包括长城、壕沟、单体建筑、封闭式城堡及相关设施等,这是中国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
长城调查鉴定不仅鉴定了2009年测量的明代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期的长城资源调查。
历史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发生在都城濠井(今陕西Xi安)的著名典故“篝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建设长度相对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又将战国长城连接修复,称为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修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军事意义
万里长城不仅是农耕民族的防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起反攻的前沿基地。长城后方装备有机动部队以应对战争,长城是防御的前线,进攻的起跑线和交通线。部署在长城前的观察哨向远方走去,前线在长城以北1000公里。
古代游牧骑兵机动性极佳,攻击力强,但对城墙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即使突破了一段长城,攻势也往往被后勤强大的汉军阻挡,因此修筑长城可以有效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被动防御是无法阻止有组织的大规模攻击的。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