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故事大纲200字。

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又称颐和园。的确,如果今天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级巨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她原本是清代无与伦比的皇家园林。1709开始施工,1809基本完工,历时一个世纪。此后,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多次修缮扩建,历时150余年。人们过去所说的圆明园,其实是由圆明园、长春园、蕲春园(后改名为“万春园”)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47公顷。

18世纪,基本完成于康熙时期(公元1709年)至公元1772年。那是康熙送给还没有即位的雍正用来打发时间的一座园林。1722年雍正登基后,扩建圆明园,园南建长春园,东南并万春园,基本形成圆明园三园格局。

嘉庆年间,蕲春园林经过改建扩建,成为主要的园林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衰退,财力不足。道光宁愿撤走万寿、香山、玉泉的陈设,停止热河避暑、猎木兰,但他还是重修了圆明三园。

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粗略算来,被劫掠的文物数量约为15万件,从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名家书画和各种稀世珍宝,应有尽有。八国联军1900入侵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次被抢。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最后,在“文革”期间,圆明园也遭到了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火烧圆明园遗址开始得到保护。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成立特许经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