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只留下“两处”古城墙遗址?两千多年来,拓跋城经历了哪些变化?
在古代中国,“城墙”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或城镇。为了应付战争,保护一方土地,或者保护当地人,人们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城镇周围建造屏障建筑进行“防御”。从今天的遗产中,人们可以看到,北京、南京、江苏、Xi安、陕西、平遥、大同、蓬莱、山东、寿县、安徽、荆州、湖北、兴城、辽宁、正定、河北、开封、商丘等许多城市都修建了城墙。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无数的城墙。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墙有的被风沙湮灭,有的被拆除铲平,有的断壁残垣还藏在角落里,有的被修复加固推进城市,有的被重建。
无论城墙最后的结局如何,我们都会记得,城墙的存在是用来守护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安宁,留下的每一寸都是鲜活的历史,是古老故事的延续。广州虽然现在是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但其实是一群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那么,广州的古城墙在哪里呢?在广州汕头生活了20多年,杉杉走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找到了广州“城墙”的两处遗址。
第一个地方位于4A的越秀公园。越秀公园的主体越秀山曾是山野的一片丛林,这里至今保存着一段明代古城墙。虽然只有1000米长,却是广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还好因为地处偏僻,没有影响当年的市政建设,所以保留了下来。
第二个地方位于中山七路和人民中路的交叉口,这里曾经是广州的西门。这里隐约看到了一处古城墙遗址,但现场只发现了西门瓮城遗址。在遗址对面一条名为“长庚首月”的胡同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小片布满青苔痕迹的古城墙基址。
这两处遗址目前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这是墙吗?翻阅广州的筑城史,从周秦的文字记载算起,广州的筑城史大致可以分为几段:南武城(传说)、仁孝城、赵佗城、越城、番禺城、程楠、子城、东西南翁城、东城、西城、盐池城、集义城。其中有六大转折点,分别是仁孝城、赵佗城、卜智城、南汉都城、宋三城、明城墙。最后,民国初年,由于城内建筑扩建,道路修建,城墙全部拆除。
1,任:公元前214年,秦将军任入岭南,今依托矾山、玉山,在江边。这是广州历史上的理想城市,奠定了广州建设的起点。任位于今广州市中山路、北京路、豪贤路、仓边。“仁孝城”不大,只有0.4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人民公园的大小,所以“仁孝城”不是城。
2.赵佗城:任孝病重,赵佗继位。赵佗继续建城,扩建城墙,形成“赵佗城”。赵佗城被西湖路、月华路、曹芳街、教育路环绕。将“仁孝城”扩大为周长十余里的城市,建立南越国。让南越从原始部落状态直接步入封建社会秩序,实现跨越式发展。
3.卜雉城:217年,卜雉被刺于吴国交州(交州是今天两个地区的大部分)。在任期间,他发现番禺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杰地灵,于是上书孙权,重建番禺城,振兴广州。在原赵佗城的基础上修筑城墙,广州得以重生和发展。为了感谢卜志,百姓将其命名为“卜志城”。226年,孙权下令将原交州分裂为交州和广州,广州设在番禺县,故名“广州”。
4.南汉都城:五代时,柳岩建立了南汉王国,夷平了矾山和虞山,并向南扩张了城市。程楠城墙扩大到大南路和温明路一带。
5.宋代三城:这一时期,广州城的规模扩大了四倍。广州的工程师兼官员张杰爱带着中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到广州,帮助广州建城。从1044到1208,在原赵佗城南汉都城的基础上,先后修建了大南路、月华路、惠福西路、德政路三座城市。此外,还将在广州周边建设福溪、猎德、大水、瑞石、石平、白田、大通、石门等八个“卫星”城镇。
6.明城墙:明洪武三十一年(1380),广州永嘉侯朱良祖将“宋三城”合并为一城,将北城墙延伸至越秀山脚下,在城墙最高处越秀山小盘龙岗上修建镇海塔。1563在城南建了一个外城,此后一直在万福路和一德路周边。据明黄祖《广东通志》记载,广州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尺,高二尺八尺。城门有7座敌塔,97家警察商店。新墙建成后,周长达21里。至此,广州老城区基本成型于明代。
那么,广州的城墙是怎么消失的呢?大约是100年前,也就是1918。这一年,广州开始拆城修路,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几乎把所有的城墙都拆了。拆墙高峰期在1920左右,当时广州进行大规模建设,有几处城墙变平。今天,由于这段历史,人们只能从一些路名中感受广州的古城墙,如西门口、小北路、静海路和温明路。
那么,你对古城墙感兴趣吗?你对广州古城墙的历史了解多少?你见过广州现存的古城墙吗?除了这两处古城墙遗址,你还发现了什么吗?广州之外,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古城墙?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本文为版权作品,未经杉杉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姗姗,谢谢。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