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发明了哪些农业生产工具?
1,屈原犁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唐代发明的。其轴曲线,因其名,不同于直轴犁。因最早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故又称江东犁。与以前的犁相比,屈原犁有几项重大改进。一是将直轴、长轴改为弯轴、短轴,在轴头处安装可自由转动的犁板,不仅使犁架更小更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2.中国的诺丽亚又叫“运水车”。以水为动力灌溉田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朝,兴盛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代管车,在我的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和溪流中,形成了古老的田园春色图,是中国古人的杰出发明。
随着水利的发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当时,人们除了常用的橘子、卷扬机、翻车之外,还创造了水桶、斗车、斗车、水车等新的灌溉工具,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扩展数据:
唐朝政府非常重视农田灌溉。据史料记载,在唐初的130年间,修建了160多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分布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如贞观年间,在莆田(福建莆田)修建珠泉塘、永丰塘、横塘、国庆塘,总灌溉面积1.200公顷。再如,714年(开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开辟甘泉、当沙、灵长目、千亩四条运河,灌溉农田数千公顷。这些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代耕地面积达到850万公顷,粮食产量也有所增加。天宝八年,官仓存粮9600万石。洛阳、长安米价最低时,只有十三文一斗,青州、周琦也只有五文一斗。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迁、开荒、兴修水利,南方粮食产量大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唐朝(中国历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