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水果节的起源和历史

藏果节是藏族农民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但没有固定的日期,要看当地农作物何时成熟。据说,曾经的“看水果”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只是一项活动。那么水果节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了解一下水果节的起源和历史。

据说“郭旺节”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西藏有关文献记载,早在5世纪末,雅砻江地区就已经修建了运河,并开始使用木犁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这时,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西藏国王布德龚洁向本都请求颁布教令。领导按照永中本的教导,教农民圈地求丰收。这就是“找水果”。但在这个时期,“看果”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镰刀收割前的一项活动。

公元8世纪后期,西藏进入以尼玛教为代表的印度佛教兴盛时期,“寻果”活动也带上了尼玛教的色彩。公元14世纪,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来到西藏。通过对西藏各教派的整顿,格鲁派成为西藏的主要教派,占据统治地位。此时的“看果”活动渗透了更多的格鲁派色彩。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据传说,早在公元5世纪末,西藏国王布德龚建就向宗教领袖征求意见,以确保丰收。教主下令让农民们围着田地转圈,拿着香炉,举着横幅的人为首领,我们教主拿着缠着哈达的棍子,羊的右腿为引路人。带领有青稞穗或麦穗的村民在田里绕了几圈后,在粮仓和神龛里种上各种谷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届时,身穿各种颜色的藏袍、腰间系着彩色丝带的藏族人,将身披彩旗,恭恭敬敬地抬着用大麦穗和麦穗做成的丰收塔,塔上系着白色的哈达,敲锣打鼓,唱着祝福的颂歌,围着田野转圈,祈求丰收。然后举行一次盛大的野餐。节日一结束,紧张的秋收工作就正式开始了。庆祝“观果节”,盼丰收,是藏族农民辛苦半年后最大的喜悦。

能有机会目睹藏族“郭旺节”的“娱神”舞蹈,是长期不懈的愿望之一。虽然我从资料上对“观果节”略知一二,但我更想了解传统的“观果节”及其起源、演变,以及人们如何在仪式中用舞蹈来回报神灵。最靠谱的就是去现场,在数据的基础上参加节庆活动。为此,节前我们会尽可能地进行信息查询和采访。

幸运的是,“观果节”的起源,其实在《蠢教历算》中就有所发现:相传公元5世纪末,西藏国王布德龚建向蠢教教主寻求一种保佑庄稼丰收的方法,蠢教教主指出:让农民在即将收割的田地里走来走去,用舞蹈娱乐神灵,神灵就会赐予丰收。从此,每年丰收前,傻和尚作为祭祀队伍的领头人,高举横幅,手里拿着哈达的魔杖“达达”和羊的右腿,带领手持麦穗的农民和肩上扛着各种旗帜、装着装满麦粒的小木盆的妇女排成长长的队列,围绕农田举行“汇聚祈福丰收”的祭祀游行。

在这浩浩荡荡涌出村庄的游行过程中,人们用不断的口号和圣歌赞美神灵,祈求丰收,直到“绕场游行”队伍回到村庄,人们将手中的麦穗和写有神灵意愿的旗帜放在谷仓或神龛里,这才结束了“水果节”活动的第一部分。

西藏农区“看果”活动的祭祀仪式在8世纪中叶以前是非常简单的。8世纪下半叶黄教建立后,“观果”活动被加上了宗教色彩,形成了一整套宗教祭祀仪式的欢乐活动。即从那时起,为了祝愿丰收,包括“绕场游行”和“庆祝”两部分的“观果节”被纳入藏族农区的官方节日。

藏后农业区“郭旺节”的活动日期取决于青稞的成熟程度。节日持续3到5天,规模和持续时间视各乡镇经济实力而定。活动可以由几个乡镇联合举办,也可以由每个乡镇独立举办。经过联系,他们将应邀参加离日喀则不远的司马和旺堆联合举办的“郭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