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强最大的军队是谁?

说到中国近代战争史,我们都听过一个说法:清军士兵虽然作战勇猛,但武器差距惊人,大刀长矛都无法对抗西方列强的洋枪,所以还是失败了。

我从小就被这样教育,从历史老师,语文老师,甚至化学老师。八里桥之战就是这一结论的形象展示。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旗手形象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八里桥之战,清政府调集了当时最精锐的蒙古和八旗骑兵,以本土损失1200人(号称3000人)的代价,打死英法联军5人,打伤数十人。很勇敢,战损比大概是100: 1,应该能说明双方装备水平的真实差距。

但实际上,后来的苏丹布尔人使用的武器甚至落后于清军,但他们都打出了比清军漂亮得多的抗击英军的战绩。

而且,即使不考虑战损比,如果损失低于5%,也会分手。这样的军队很难被称为英雄吗?

但后来,我详细分析了此后所有中国军队的战斗,发现与他们的很多后继者相比,这支军队的表现确实是英勇的。

1894平壤之战,清军15000人带着“半个家”面对侵华日军16000人。与30年前不同的是,此时的清朝正处于洋务运动的巅峰,武器装备并不落后于对岸的日军,但却杀了2000人,杀了200名日军。虽然战绩感人,但如果真的有八分之一的士兵战死,那就够勇敢了。

但2000人中有1500多人在逃跑途中被日军追上歼灭...

而主帅叶志超在战斗关键时刻弃城而逃,似乎也不能要求普通士兵做什么。

此后清军在陆地上溃败千里,直至山海关。相比之下,北洋水师的表现还是比较喜人的。事实上,中国近代海空军的表现一直比陆军好。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具体原因后面再分析。

甲午战争彻底唤醒了“以光兴国”的梦想,从此中国开始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了新军。从那以后,中国的军队至少以现代化军队的面目出现,但没有改变的仍然是它在战场上的脆弱。

1920的中皖战争,是旧军阀混战的巅峰,也是中国新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混战。双方投入了20多万兵力,动用了包括飞机在内的所有先进武器。安徽军阀在一战中被直接盟军踢出历史舞台,改变了中国的政局。

这么一场决战用了这么多先进武器,双方阵亡人数200。

是的,我有正确的号码,你也没有。是200人。

当我第一次得知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也同样震惊,但事实迫使我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因为直到直皖战争之前,很多士兵在射击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瞄准,开始战斗的时候,只是朝天鸣枪。......

其实直到抗战前,国民政府的步兵守则里就有一句话:“开枪前必须瞄准。”

即使过了十几年,当民族主义的热潮一直在中国大地上涌动的时候,我们也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

例如,当郭松龄率领他最精锐的冯军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时,数百名日本士兵可以在交战双方附近划出一个“非军事区”,让郭松龄束手无策。

比如日本的最后通牒,迫使几十万北伐军绕道北上。

比如“九一八事变”时,700日军攻占东北重镇沈阳,只有两人阵亡。其中一人甚至单枪匹马冲进了东北军的军营,表现出了嚣张跋扈的气焰。此人是被东北军上校王铁汉违抗命令杀死的。王铁汉也创造了历史,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后来在热河,128日军让驻守热河的10万大军跑了。

今天,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听起来像个笑话。很多人曾经表示不理解。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解释过,如果有两个人拿着刀进了你家,想要杀死你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你也许可以自己去阻止他们。但是如果两个人拿着刀冲进你的公司砍你的老板,你们100个人能阻止他们吗?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民族主义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成熟。从清政府到军阀混战,民族主义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直到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老师们到一些偏远山区普及教育时,都爱提一个问题,考验学生和家长的知识水平。问题是:

你是哪里人?

而且很多答案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所措。什么是国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不识字的人,他的父母亲人都不识字,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他的山村,要让他明白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真的很难。

这正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诞生之前的情况。军阀和士兵打仗的动机是什么?无非就是钱和权。如果对老乡、战友有一点点好感,那就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对于军阀来说,军队是自己的。有了军队,你走到哪里都可以以山为王,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和日本人打完仗就没人来补充你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不管为哪个军阀服务,哪怕是为日本人服务,都是挣钱养家。如果他们失去了生命,他们能得到什么?国家?民族?那些是什么?在郭松龄反冯的高潮中,向东北国军阵地投传单。传单的内容是:吃老张家的饭,不要打老张家。军阀军队的属性完全暴露出来了,但是最后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当然,如果中国的军队一直和以前一样,即使美苏再帮忙,中国也不可能坚持到1945。抗日战争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转型。因为民族主义是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中国的军队真的可以承受巨大的伤亡而不崩溃。淞沪会战一周的战斗伤亡超过近代以来中国所有对外战争伤亡的总和。但抗战结束,国民党军队失去了民族主义的旗帜,战斗力一落千丈。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当然,这个现代化不是装备的现代化,而是从思想到组织能力、战术纪律的全面现代化。

北洋老臣朱启钤在1931预言,中国内战很大程度上依靠武器、银元和社会主义。而且银元不如武器,武器不如主义。我北洋只有武器,几个银元,没有主义,我是过去的英雄。如今南京政府有银元,有武器,有一点个人主义,是一时的英雄。在我看来十五年后,有武器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少年,可能就是中国的英雄。"

当朱启钤做出这个预言的时候,他口中的“共产主义青年”正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围剿,面临着几次被消灭的危险。

当然,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局。

占领南京总统府的军队,参加了旧军阀混战,抗战时当过伪军。按我们的说法,是标准的“三姓家奴”,但起义后一路高歌猛进,打下了南京总统府。

曾经创造了无数屈辱战绩的东北军,后来被很多加入解放军的人编入第四野战军,从松花江一路打到海南岛。

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组织领导下,是完全不同的军队。

此外,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仔细考虑:

渡江战役前,英国军舰“紫色应时”号擅自闯入我战区,遭到我军炮击。这是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西方列强开火。事实上,以当时解放军炮兵的实力,很难对英国军舰造成重伤,但紫色应时在慌乱中搁浅在沙滩上。也许他们没想到中国人敢向他们开枪。

由此,英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一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首尔,给了艾森豪威尔一记响亮的耳光。占领首尔的50军也是国军起义过来的军队。在国军的时候因为战绩不佳被嘲讽为60熊。到了解放军,因为战斗力强,被称为“50猛”。

在著名的清川江战役中,仓促突围的美军第一师在路上看到这样的一幕,成为永恒的经典。

因为天气突然降温,后勤补给不到位,执行狙击任务的三个连都冻死了,但他们始终没有离开阵地。试想一下,如果一百年前与英法联军作战的是这样一支军队,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

而历史真的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参加八里桥战役的英军有一半是印度士兵。其中比较著名的部队杰特联队,不仅参加了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还参加了1904年的进藏作战,可谓“战功卓著”。印度独立后,成为印度军队的一张王牌。

1962年,八里桥战役一百年后,杰特联队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再次与印军作战,仅三天就被我军歼灭。

我军在远离“家”的情况下,以补千难万险,与印军打了一场1: 6的败仗。

虽然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和一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军队在过去的100年里变化的远不止是武器装备。

真正强大的军队,核心永远是人。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是谁?答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