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红枣的历史发展

临县枣仁小而厚,富含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这里的红枣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临县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宋以后,枣树因耐旱而被称为“铁杆庄稼”,被移植到沁水东岸,使县城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量枣林。红枣产业已成为临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沿黄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加,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早在90年代初,临县就开始苦思红枣的生产、销售和深加工。1992林县红枣公司的成立,开启了吕梁地区红枣深加工的先河。当时距离临县县城5公里的“临县红枣公司”的牌子特别显眼,尤其是秋后收购晾晒红枣的场景,非常喜人。有相当一段时间,临县人出门总要给亲戚朋友带枣汁和枣,还总会自豪地加上一句:这是临县产的!临县红枣公司及其“妙旭”牌枣汁引起了轰动。“由于深加工能力有限,科技含量低,资金各方面的限制,临县红枣公司的相关产品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几经辗转,我走上了与别人合作的道路,”临县经贸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临县虽然也有一些小企业在红枣加工上做文章,但大多是小打小闹,仅限于简单加工,几乎不谈品牌。临县大枣的致命弱点是没有现代企业发展的思路。从65438到0999,临县枣业公司与山西天元枣业有限公司合作,走上了优化组合之路。临县红枣公司有得天独厚的红枣资源和现成的生产加工基地,而天元枣业作为吕梁本土企业,有很多现代企业管理和理念。短短几年间,天元系列红枣产品迅速占领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打造了红枣产品的知名品牌。

经过10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三年的改造,临县有机红枣生产基地的认证申请从去年开始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3万亩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了70多项新的国家指标的严格检验,获得了中国认证中心第一个红枣认证。这意味着中国红枣获得了第一张走向世界的门票。

中国的大枣占世界产量的96%,国内分布仅限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临县大枣能获得中国第一个有机食品认证,既有其无污染、少污染的地理优势,也得益于科技工作者的艰辛探索。不使用农药化肥是有机认证的主要条件,但枣树病虫害是枣农最头疼的问题,每年因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