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典故
一、典故1:纪念屈原
关于屈原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据闻一多考证,南朝吴亮君所著《齐和续》一书中首次将屈原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
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南下,征服了楚国的首都。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在此之前,他被楚王逐出政治中心,流放到江南。
楚国人在汨罗江上漂流竹筏,到处寻找屈原的下落,却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此外,为了防止河里的鱼和螃蟹吃屈原的尸体,人们把大量的糯米食物扔进河里,这被认为是粽子的来源。
二、典故二: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楚国人,为了不被灭口,只身逃到了吴国。后来和孙吴一起为吴国效力,差点灭了楚国,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打。在吴王阖闾之后,夫差登基。吴越争霸,吴军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提出“鸡犬不留”,但夫差赞成讲和。随后,越国贿赂奸臣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判了他死刑。
伍子胥临死前告诉人们,他死后要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东门上,要看着越军灭吴。夫差大怒,于五月初五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包里,扔到河里。后人怀念伍子胥,于是开始泛舟,抛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