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总结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历史上看,魏晋南北朝始于东汉末年狄咸建安时期形成的魏、蜀、吴三足鼎立,西晋经历了短暂的统一。接着,永嘉之乱导致南北分裂,匈奴等五族北侵。南方的东晋最后被宋武帝取代,转入南北朝,直到隋文帝统一中国,历时近4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魏晋文学和南北朝文学。

东汉末年,帝制统治被农民起义破坏,魏、蜀、吴政权相继建立,三国鼎立。这一时期,魏健文学因其活跃的思想而繁荣。曹操父子(史称“三曹”)和“七子”是这个文人集团的主要人物,以曹丕和曹植为核心。曹操的诗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伟大胸怀和英雄气概。曹丕的诗优美动听;曹植的作品意气风发之极,其词取自华懋。孔融、陈琳、王灿等“七子”也各有各的美。但建安文学有着相同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慷慨悲凉”。作者关心现实,直面人生,作品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疾苦。后人把这些时代称为“建安体”(又称“汉魏体”),受到高度重视。以嵇康散文、阮籍《咏怀诗》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但受老子、庄子、玄学的影响,淡漠现实。

西晋作家很多,但成就不高。而文学则更加自觉,指出了“诗因情而美”(陆机《文赋》)的特点。陆机的仿古诗影响了后世,他的《文赋》就是一篇著名的论文。潘岳的《悼念死者》已经流传了很久。左思的诗充满了对历史的赞美,笔法强烈,成就最高。张华的《博物志》除了诗和赋之外,还是一部较早的志怪小说。东晋时期,玄言诗和玄言赋盛行于文坛,是那个时代清谈隐退的产物。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自然质朴,率直清新,蕴含着朴素高尚的思想和审美价值。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开始兴盛,一类是巫术盛行、佛道传播而产生的鬼神作品,另一类是清谈风气影响下的记录文人官场轶事的人的作品。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的著名小说之一,裴琦的《林玉》是志人小说的开山之作,还有葛洪的《西京杂记》(以刘欣为名)。

南朝文学是指东汉以后在江南地区连续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文学。江南物质资源丰富,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富绅垄断了文化,导致了重视文学的风尚和文坛的繁荣。但由于时代政局的动荡和作家生活的繁荣、思想的萧条,造成了作家作品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单薄和空虚。在对自然、爱情、友情的描写中不乏真情实感,但大量作品属于宴饮、娱乐、吟咏之事,也有一些是艳诗。为了掩盖内容的不足,作家们非常重视形式的精美,追求华丽的辞藻,旋律的和谐,作品的恰到好处,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南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歌和骈文。代表作家有刘宋时期的鲍照、谢灵运。鲍照的乐府诗刚健奔放,充满悲愤;谢灵运的山水诗精致清新。谢朓、沈约、江淹是梁代宫体诗中的杰出作家,他们的宫体诗都注重色调的选择和色彩的选择。

南朝小说也可分为奇闻异事和奇闻异事。前者包括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后者包括刘义庆的《游明路》。

文学批评在南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杰作,钟嵘的《诗品》是重要的诗歌专著。南朝文学虽然内容贫乏,但其成熟的形式为辉煌的唐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北朝文学是指北魏、北齐、北朝三代的文学。后期盛极一时,但在诗歌、赋、骈文方面的成就都不是南朝可比的。

散文方面,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作家,比如李道元的《水经注》。虽然是学术著作,但有些风景片段是后人讲述的。杨阿志的《伽蓝在洛阳》并不完全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其中有些部分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智利歌》是一部少数民族作品,历来被认为是诗歌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