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堡的历史
清河原是今天开原市的一个镇。上世纪80年代,铁岭建市后,清河改区。去过开远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包子”很多,现在有威远堡镇、松山堡乡、青云堡镇等。其实都是860公里的明朝辽东长城边塞堡,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上阳堡也是明长城下最北的边塞堡之一。但明代称为“静安堡”,位于开元以东约20公里。
历史上上阳堡战乱不断,开元大将曾联合叶赫女真3000大军,集结成4万大军,成为明朝四大军之一,攻打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后被努尔哈赤的萨尔浒胜利瓦解。
几经战乱,靖安堡在清朝建立后恢复宁静,改名为商鞅堡。也许是因为地处偏远,这个堪比铁岭、开元的“弹丸之地”,在天丛7年,也就是1633年前,成为朝廷流放之地。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大批高级官员陆续被派到这里,其中不少人得到了重用。当时,这个特殊的地方是政府和公众都知道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在《神谕》中多次提到商鞅城堡。从1633开始,30名犯人被流放到上阳堡,清朝“文子狱案”、“常可案”等十余起事件中的500多名“知识分子”被流放到上阳堡。
建国后仍有上阳堡遗迹,也有上阳堡村。但1958年,为了造福后代,政府将上洋堡打造成“淹没区”,居民迁出。于是,随着水库工程的进展,上阳堡的所有遗迹逐渐消失在水下。从此,湖里就藏着上阳堡。水库建成前,商鞅堡相当繁华,居于西起开元青云堡,北至威远堡,南至松山堡围成的半圆中央。周围的人都称之为“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