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的启示
中国的历史观向来习惯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残暴刚愎自用,但人们往往容忍项羽。虽然有“这很难”“这太难了”甚至“这是不对的”之类的责备之词,但在项羽身上比道德和政治更高尚的,是生命的自由精神、激情和尊严。项羽最后一次对生命激情的爆发,展现了最高贵的人格魅力和巨大的审美价值。
扩展数据
项羽最后自杀了。他站着死去。刘、项,还有萧、曹,两千年过去了,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好印象。但当我们读完《项羽本纪》,尤其是项羽死时的最后一幕,不禁唏嘘,坐起身来,可见司马迁传记的艺术魅力。
在这最后一场,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场景之间的节奏变化,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压制了姬旭。第一场以抒情为主,节奏缓慢,情感如悲笛,与变声形成呜咽的深沉境界。第二场以叙事为主,都是短节奏,速度,铁马,刺激。
第三次河畔演讲,羽音慷慨。“纵算江东父老和王怜我,何如我见!什么都不说,一个人就值了!”用两个修辞的句子,抑扬顿挫,一口气唱完。此外,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细节,其中许多都是基于传闻和猜测,但都让人感到可信和合理。
清代刘熙载《艺纲》中,所谓“太史公有河汉之言,而意缜密”;钱钟书《管锥编》中所谓的“马(司马迁)摆正位置,充当传声筒”,无不称赞其设计的细节,既合理又精彩。于吉的挽歌、吴江的拒渡、马谡的首级礼物,一波三折,都是通过细节来传神的,使整个文本达到了一种瑰丽悲壮的审美境界,读来令人心酸。在传记文学中,这是史无前例的。
百度百科-项羽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