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的历史

人类很久以前就能识别事物并给它们命名。汉初的《尔雅》将动物分为虫、鱼、禽、兽四类:昆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类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其他低等脊椎动物、鲸、虾、蟹、贝类等。鸟就是鸟;野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种名称出现的时间不晚于西周。与林奈的六纲系统相比,这种分类只缺少两个纲:两栖类和蠕虫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用性格对比的方法来区分事物,比如把温血动物归为一类,以区别于冷血动物。他按照结构完善的顺序排列动物,给人以自然天梯的概念。

17年底,英国植物学家雷将当时已知的植物种类描述为属和种,其著作《植物研究新方法》是林奈之前对植物分类最全面的总结,雷还提出以“杂种不育性”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现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创始人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建立了一个二项式系统,每个物种都被赋予一个学名,学名由两个拉丁名词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二是建立等级制度。林奈将自然分为三个领域:植物、动物和矿物。在动植物世界下,有四个层次:纲、目、属、种,从而建立了分类的等级体系。

每个物种都属于某个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位置,可以通过序元素进行检索。林奈在1753出版的《植物志》和1758出版的《自然系统》中首次将秩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现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认为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关系的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类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鱼类、昆虫和蠕虫的顺序排列。拉马克把这个颠倒的系统颠倒过来,列为从低到高的进化系统。他还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当时林奈的进化论观点没有得到认可,所以对分类学的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进化论的思想才在分类学上得到贯彻,并明确了分类学的研究是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样分类系统就成了生物谱系学——系统分类学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