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是一个真实的人吗?
1945年8月,28岁的杨子荣在胶东参军,编入牡丹江军区第二团。本来,想当排头兵的杨子荣被分配到炊事班当厨师。
10月,杨子荣带着自己的部队去牡丹江打土匪。
1946年3月,2团一班长壮烈牺牲,指导员霍贤提拔杨子荣为班长,带领本班战士继续执行打土匪的任务。一当上班长,杨子荣就一战成名,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二天,杨子荣跟随他的头,包围了一个名叫杏树沟村的土匪巢穴,那里大约有500名土匪。他们用坚固的防御工事和作为人质的村民对抗我军。
没办法,我军只好围而不战。一方面是因为土匪多,另一方面是担心村里人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相持阶段,全团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一个身影从壕沟里跳出来,用力挥动手中的白布,向村子里走了进去。
上校当时大怒,以为有人投降了。一名士兵冲过来,说那个人是杨子荣的班长。为了避免军民伤亡,他不问青红皂白,自告奋勇去村里投降。
两个小时后,400多名土匪齐声投降。杨子荣太棒了。他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牡丹江地区,他成为战斗英雄,在团里被提拔为侦查排长。
经过一年的反匪工作,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只剩下零星的小股土匪。这些土匪更狡猾,更隐蔽,其中有一个叫“坐山雕”的,是最难对付的。
“山雕”,本名张乐山,祖籍山东昌潍。15岁时,在东北山区当了土匪,后成为土匪头子。此人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在众多混混中颇有威望。大家都尊称他为“三爷”。
他的队伍历经清政府、北洋政府、伪满清政府三个时期都没有被消灭。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的恩宠,成为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当然,这只是一个虚拟的标题。
此时,经过解放军的反复围剿,他的部队已经损失大半,只剩下几十个亲信。躲在深山老林中不老实,经常出没抢劫周边群众,杀害群众和干部,影响极坏。
解放军准备消灭这支土匪,但派出大部队去围剿不可行,因为山高林密,地形险要。于是,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几个侦察兵假扮成土匪,进山收集情报。
10月26日,杨子荣和其他调查人员前往海林北部的森林深处。他们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个木棚。里面有十几个像伐木工一样的人。杨子荣断定他们是隐藏的强盗,所以他用强盗的手势和俚语来测试他们。果然,其中一个是“山雕”的副官,他答应带杨子荣上山。
“山雕”确实够狡猾的。沿途设置了三个秘密哨所。如果派大部队去清剿,这些哨所就会被打乱,土匪很快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每当他们经过检查站时,杨子荣都会遭到匪徒的袭击。杨子荣把他们一个一个绑起来,一起押上山。最后来到了“山雕”的大本营,这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马房”的木棚。
杨子荣让两个士兵留在外面,看着被抓获的匪徒。他亲自带领几名战士进入棚子,迅速占领有利位置,直接活捉了土匪头子“山雕”,彻底端了土匪老巢。
消息传出后,当地民众兴高采烈,欣喜若狂。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活捉土匪头子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团里还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为杨子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勇敢而足智多谋的侦察英雄——杨子荣,仅在16天后就活捉了“山雕”。
在追击残存土匪丁和郑三炮的战斗中,他壮烈牺牲,时年30岁。
新中国成立后,杨子荣的英雄事迹被文艺工作者编成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很快红遍大江南北,杨子荣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句话成了他的标志性语句。
从65438到0969,国家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对杨子荣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我走访了胶州所有的区县,阅读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寄出了数百份调查文件,最终确认了杨子荣的信息真实准确。
1991年,穆平当地政府专门为杨子荣建了一座纪念碑和纪念馆,以告慰英灵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