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婚是什么意思?(看看鬼婚的黑历史)
舞会一开始,气氛喜庆祥和,新娘伴娘轻盈的舞姿诉说着对婚姻的憧憬和对未来新郎的憧憬。
▲舞蹈《伊》开幕式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婚礼景象。
然而,在欢乐的气氛中,新娘的母亲在舞台的一个角落里哭泣。当新郎终于上台时,新娘看到了一具被众人抬着的尸体。
▲舞蹈《颜》中新娘被绑
▲舞蹈《颜》中抬起的男尸和新娘
一瞬间,新娘试图逃跑,但父亲用力将她顶在身上。最后新娘被红绫勒死,父亲得到了很多钱。
▲舞蹈《伊》中,新娘父亲收钱卖女儿。
清晰有力的舞蹈语言让人毛骨悚然。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
有人难过得流泪:
有人被吓得起鸡皮疙瘩,做噩梦;
更多的网友坚决反对这种封建糟粕:
鬼婚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违反伦理道德的。
到底什么是鬼婚?为什么会有鬼婚?
鬼婚又叫婚、葬、阴亲、阴配、阴婚、鬼亲等等。“易”是指19岁前去世的人,“嫁易”是指嫁给早亡的人。从鬼婚的几个名字不难看出,鬼婚是死男女的婚礼。
历史上的鬼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迁葬”,即在不订婚的前提下,将早逝男女的尸骨移葬在同一个坟墓里,使他们在阴间成为合法夫妻;另一种是舞蹈《云》中的生者与死者的婚姻形式。
虽然鬼婚在商朝就已形成,但在武帝打击之后就很少记载了,因为儒家经典《李周帝官石梅》明确反对鬼婚。所以即使古代有鬼婚,也是有争议的。
曹操最宠爱的儿子曹冲早逝,心疼儿子的曹操想给他娶个鬼老婆。就在他的部下李渊刚刚去世的时候,曹操要求李渊让他的女儿和曹冲葬在一起。但李渊拒绝了曹操的要求,理由是这种做法不符合礼仪。曹操不甘心,最后把甄士隐死去的女儿聘为儿媳,与曹冲合葬。
▲影视剧里的曹操和曹冲。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迁葬”需要父母双方同意,曹操的身份也不例外。鬼婚不是简单直接的土葬,它的操作程序和活人结婚是一样的。通常是有鬼媒人牵线搭桥,结婚,需要双方父母同意。
第二,鬼婚不符合当时的礼仪,这是李渊能够拒绝曹操的主要原因。以司空陈群为首的儒家学者指出,鬼婚不符合传统礼仪,并引用李周的话作为乱伦行为。后来曹操的孙子曹睿想娶《人鬼情未了》里的哀女,也遭到反对。
到了唐代,鬼婚现象增多。唐中宗的儿子李仲润,被武则天用棍子打死时年仅十九岁。中宗即位后,追授李仲润为义德太子,并聘国子监程佩翠的亡女为妾,为他们举行了冥婚,合葬。
有了皇帝带头,有人想效仿,甚至有人想把鬼婚纳入当时的婚姻制度。但是,文人还是反对。大诗人白居易曾撰文指责鬼婚,说它“违反了国家禁令,搞乱了人伦”。
▲白居易画像
唐朝以后,鬼婚也受到怀疑和抵制。五代晚唐的明宗看到唐代一些地方的婚姻制度中夹杂着鬼婚,感慨地说:“儒生的作用就是弘扬孝道,移风易俗。婚礼是一种礼物,怎么能用在死人身上?”于是给大臣发了一封信,要求废除这些庸俗的习俗。
隐性利益链
冥婚引发了很多恶性案件。
社会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冥婚之所以出现并在中国部分地区长期流行,原因有三:
首先主要是封建迷信中对死人的恐惧。英年早逝的未婚人士不能葬在祖坟里,家人担心这些英年早逝的子女会无依无靠,会对家人造成很大威胁。
其次,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下,英年早逝的未婚男子,因为没有子女,不能享受家族后代的祭祀。通过在鬼中嫁人,可以认为他们有了孩子,不仅可以葬在家族的祖坟里,还可以享受后代的祭祀。
第三是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和负债心态。曹操因为心疼小儿子曹冲早逝,就给他雇了个鬼老婆。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冥婚的事业应该已经不存在了。中国法律也明确禁止相关犯罪。但实际上,冥婚并没有完全消失,今天仍在部分地区出现。它不仅是一种顽固的社会习俗,也是一些人敛财的手段。
2016,12,中国《新闻周刊》5月2日报道,中国部分省份存在鬼婚利益链,年轻女性身体被明码标价。90年代初,一场合适的鬼婚礼要5000元,本世纪初涨到5万元;到2010,65438+万元只能保证结婚,没有更多的条件了。到2016,15万元以下连“一根骨头都买不到”。
很多不法之徒在利益面前铤而走险,所以鬼婚也导致了很多恶性案件,包括挖墓盗尸、卖尸、杀人卖尸等。
据齐鲁网报道。com,2014年3月,山东巨野一犯罪团伙深夜盗走一具刚刚下葬不久的女尸。经过层层转卖,女尸被卖到河北邯郸的一户人家,该户人家想给男死者配个阴婚。幸运的是,事发后尸体被找回。
据山西晚报2004年6月30日报道,10,霍州一女子唐某因听说一具女尸被卖到5万元,产生了作案的念头。唐为了撮合阴婚,出卖肉体,残忍杀害了一名12岁的女学生,出卖肉体后得到23800元。
杀人自然是重罪,偷尸也触犯了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盗窃、侮辱或者故意毁灭尸体、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说起封建迷信,总有一些人喜欢用“存在即合理”的说辞来维护它。但纵观鬼婚的发展历史,以及今天由鬼婚引发的案例,可以看出,鬼婚这种封建迷信早就应该被时代抛弃了。
毋庸置疑,鬼婚属于封建迷信。它所谓的“存在即合理”,恰恰是一些人为了利益而刻意迎合它,不管它是否违背人情,只专心推销它,充实自己的钱袋子。这样一来,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扰乱了社会秩序,还很可能导致坐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