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由来
高考的由来如下:
在世界范围内,高考起源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中的新教国家。这些国家把教育作为拉拢年轻人、宣扬新教派和抵制旧宗教势力的重要手段,强迫孩子上学学习阅读、写作、算术和宗教知识,于是义务教育兴起。
世界上最早的高考义务教育法是德国魏玛公国于1619年颁布的《学校法》。规定父母要送6-12岁的孩子上学,否则政府强制履行义务。虽然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民,但它是高考义务教育的开始。
此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大部分西欧和北欧国家相继颁布了义务入学法,实施了义务高考教育。义务高考教育起源于欧洲。自世纪德国魏玛公国第一次实行义务高考教育后,经过近400年的历史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不同年限的义务高考教育。
如下所示: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适应封建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选官权恢复到中央,用科举制度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杨迪大业三年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进士。
这就是高考的前身,也正是这个举动,给国人带来了偏执和僵化,也给国王的中央集权带来了最好的帮助。从我国1952开始,结合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全国各地高校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这是新中国高考制度建立的标志。
其间1966-1976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72后取消考试,推荐),1977恢复高考。可以说,中国人采用高考这种独木桥选拔制度,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
这个制度就像一块胎记一样,刻在中国人的心里,永远不会消失。于是,我们来到了繁华的世界,18年后,终于走完了老祖宗留下的路,来到了一个模糊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