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乡土文学,最喜欢刘绍棠的作品。他是哪里人?

著名作家刘绍棠。通州林如村人。生于1936年2月,卒于1997年3月,享年61。刘绍棠于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于1953年参加革命。他在13岁时成为一个成功的年轻人,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中国50年代文坛的“神童作家”。多次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国名人录》。1991被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40多年的文学生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长期致力于“中国风格、民族风情、地方特色、地方题材”的创作思维,是当代乡土文学的旗手。著有《刘绍棠文集》和《大运河地方文献体系》(12卷)。小说《荆门练字》获北京市优秀小说奖。《刘竞馆说故事》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刘仆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飞蛾之美》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许多中文和短篇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泰语、孟加拉语和阿尔巴尼亚语出版。

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都是通州,堪称乡土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大量手稿和资料充满了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不同历史时期通州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的艺术再现。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郁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

刘绍棠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作品中写道:“我要用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出20世纪北京东北的运河乡村风光,为21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我家乡的历史、山水、民俗、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他还说要把所有的文学档案都捐给通州档案馆。目前,通州档案馆有一个“刘绍棠图书馆”,藏有他的全部作品、手稿、书信、剪报、书籍、徽章、证书、照片、实物等约1600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也是爱国爱乡教育的生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