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秦朝、汉朝、三国、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叫什么?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属沙县、江夏县。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建有茶越城、庐山城,在今武昌佘山建有峡口城。当时的荆州牧刘表任命黄祖为江夏太守,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阙岳城”设置郡府。“雀岳城”成为武汉已知最早的城堡。公元223年(吴二年),东吴孙权在武昌佘山修建峡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黄鸡上修建了一座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期,夏口扩展到云州,成为云州的治所。
隋朝设江夏县、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到了唐代,江夏(武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绵州州府,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中心。江城之名也始于隋唐。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道“玉帝吹黄鹤楼,五月梅花落江城”,所以武汉自古有江城之称。从宋朝到明清,历代州政府统治。
宋朝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在鄂州(今武昌)驻扎八年,从元世祖开始北伐,至元十八年(1281),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行省。这是武汉首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省级)的行政公署。
明朝时,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朱桢被分封到武昌当楚王。由于成化年间汉水从龟山以北向长江分流,嘉靖年间汉水北岸(凹岸)形成了新的汉口镇。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世界“四大名镇”,成为全国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清末汉口建为夏口厅(同郡),使武汉三镇在清代、民国时期声名大噪,三城一枝独秀更为难得。
清咸丰八年(1858),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增加了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汉口三月正式开业。在老汉口镇下游,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日租界五个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外,设立了不同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行政机构,如工业部、巡检院、领事法庭等。清宣彤三年(1911),10,辛亥革命在武昌发生第一次意义,宣布脱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