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滇池岸边的昆明人基本都是哪里人吗?

昆明,又名春城。东、西、北三面都是山,只有南面靠近滇池。地形阻挡了北风的肆虐,而南方的暖湿气流很容易到达。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075 mm,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只要住在这里,就像住在春天,空气质量高,PM2.5值低。这也是明代移民昆明的大文豪杨慎在《滇海曲》中如此盛赞昆明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移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尤其是在云南的中心昆明。第一,由于古代西北羌人进入云南,战国时楚将“入滇”,汉武帝将秦晋豪族迁至云南屯边,特别是元明以后,甚至民国时期作为抗战的西南大后方,中原、江浙等地的大量移民进入云南,定居昆明。

今天的昆明人(常住人口约700万)是一个包括汉、彝、回、白、苗等民族的群体。

第一,昆明最早的移民应该是彝族的祖先。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古代羌族。当时羌人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跨过金沙江,进入滇池地区,与当地的普人融合,形成古滇人。虽然汉武帝时期古滇国灭亡了,但当时古滇族已经达到近百万,迁入的汉人只有几万人。就连所谓的“南中姓”也逐渐被同化,正是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彝族。

晋朝至隋唐时期,爨氏(华南最通俗的称呼)统治华南,形成了反对中原王朝的割据政权。爨氏的统治范围分为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两大块,东爨乌蛮是今天彝族的祖先。昆明地区在东聪蛮夷的范围之内。后来兴起的南诏王国,也是彝族人建立的。葛罗丰(南诏国王)命长子冯嘉怡在今天的昆明修建拓东城,这也标志着昆明城建史的正式开始。

第二,中原和内地汉朝的移民进入昆明,始于先秦战国时期。比如“庄健(中国大陆第一个开发云南边疆的历史人物)开云南”,汉武帝把秦晋豪族迁到宜州开荒。南诏、大理时期,汉族移民以多种方式进入云南。比如唐太宗天宝年间,唐军20万大军被南诏征服,大部分被俘或逃亡,幸存下来。再比如南诏攻打四川,从成都等地掠夺大量工匠回南诏。但在明朝以前,进入云南的汉人大多已经“易服而行”——融入当地民族(主要是彝族、白族)。至今,白语中仍有相当数量的古汉语词,这可能是证据之一。

汉族移民大规模进入昆明始于明初,大量以军、民、商、贬官等方式进入云南。据《明史》等史料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30余万南征将士因慕英留镇而随家眷留在云南。后来,朝廷从凉州卫生院抽调14万余人到云南,又三次从安徽、四川、湖南调遣10万余人到云南开荒。至今,昆明还有大量的“X魏莹”、“X所”等地名,是明代实行卫所制度留下的痕迹。

民俗村的数量更多。洪武时期,民屯移民300多万。其中洪武二十二年,慕英率江南、江西二百五十余万人入滇,规模最大。此外,商贾筹人定居云南生产粮食,以换取朝廷的“盐引”,称为上屯,也因此大量内地汉人迁徙。大文豪杨慎因“大礼”来到昆明,被嘉庆皇帝贬为昆明。

因为当时很多移民都是从南京高石坎的刘舒湾出发的,所以很多昆明人的祖籍仍然是南京应天府的刘舒湾。

明朝时期,昆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汉族人数跃居各民族之首。在昆明,已经成为主体民族。现在的昆明方言是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吸收了华北方言的一些成分,并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

昆明的白族人来自洱海地区。

大理建都并占领前,南诏国“扩东市”,定为东京。大批白族人从洱海地区迁入昆明。但到了元明时期,这些白族人大多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族群。《昆明志》指出:“居住在昆明的白族,基本上都是元朝以后迁入的白族士兵。这也是今天居住在昆明市五华区、西山区和安宁市的白族人的来源。

昆明回族形成于元代。

元宪宗三年(1253),蒙古元帅兀良合台率十万大军,随其先祖忽必烈汗入滇,是更多回民移民昆明的开始。之后大量回民分三次进入昆明。七下西洋的郑和,也是昆明回民,本名马。

昆明苗族人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和贵州。

一是唐末宋初从湘西、黔东、川南迁徙至黔西北、滇东北。清代咸丰年间,黔西北苗族迁徙至曲靖地区和昆明的嵩明、富民、禄劝、宜良地区。清同治年间,武定部分苗族迁徙至禄劝、富民、嵩明。后来,黔西北和云南文山、红河一带的部分苗族逐渐迁移到安宁、西山(现部分已划入五华区)、官渡、宜良、石林等地。

此外,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成为抗战大后方,学生、教师、商人、工人、军政人员及其家属成千上万,新增外来人口一度超过当地原有人口。1949年,昆明总人口由1937增加到140000以上,达到310000。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南方干部及其家属来到昆明。在支援三线建设期间,内地(主要是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的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留在昆明,昆明的行政区划多次扩大,人口自然增加,所以昆明人的数量达到了今天的近700万。

长期的移民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不畏艰险、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勤劳善良、团结和谐、宽厚包容、不排外、不排外、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优秀品质。

爱昆明,爱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