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丰宁县的名称来源于乾隆皇帝的御赐,取“丰福康宁”二字。
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关帝庙,经过8个月的艰苦修缮,重新开门迎客。破旧的古建筑现在焕发了青春。
凤山关帝庙占地1.676平方米,始建于清朝雍正17年(1.729),经乾隆、嘉庆两代扩建,形成了正殿、附殿、禅房、钟鼓楼、牌楼等古建筑。光绪十一年(1885),皇室曾颁“接天地”匾额挂在牌楼正中,是长城以北较大的皇家寺庙。解放前,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的庙会持续一个月,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于此,成为塞北的一大盛事。
经过270多年的风雨,凤山关帝庙出现了严重的渗漏和歪斜,整个庙群损毁严重,年久失修。
据了解,关帝庙维修工程现已累计投入35.5万元,其中县文体局投入9万元。经过8个月的施工,修复了大雄宝殿、附殿和二层钟鼓,重修了马厅和院墙,塑造了关帝等塑像,竖立了旗杆,整修了庭院,清除了多年堆积的垃圾,使古刹恢复了原貌。修复一座新的关帝庙,就能恢复庙会。
郭小川故居
位于丰宁凤山镇石洞胡同,是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1919-1976)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总面积273.06平方米,是明清时期的普通民居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
故居为四合院,入口为青砖门楼,1影壁。有3个主要房间,青砖灰瓦,虎皮墙,皮条脊,一个明亮的窗户和两个黑暗的窗户,一个户外板门和一个空气门。东、西两间原厢房,西厢房原是郭小川小时候放学后学习的地方,后因损坏改建为两间小房间。郭小川的父亲郭守启离开凤山时,他的房子给了家人郭,50多年来一直为后人居住。
郭小川在此故居住了13年,1933年初春,日军侵占凤山前,13岁的郭小川随父亲逃往北平(今北京),再也没有回过故居。今天,小川奈那的亲戚们还保留着他小时候存钱用的箱子,读书用的黑漆方桌,旧方凳,冬天取暖用的铁火盆,练字用的圆砚。前来吊唁的人们展示了小果的家庭情况和童年生活的痕迹,增加了人们对这位军人兼诗人的怀念。
郭小川(1919——1976)现代诗人。河北省丰宁县凤山。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曾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诗,被收入《平原老人》等诗集。1948年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先后在天津日报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党的宣传和文艺工作。解放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秘书长、编委。以新闻、宣传、文艺部门为领导。他出版了十一本诗集,包括《致年轻公民》、《月下集》、《将军三部曲》和《甘蔗林-绿屏帐》。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吸收了民歌和古典诗歌的优点,风格大胆清新。
凤山剧院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市西北部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始建于雍正十年(1732),重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1983再次维护。剧场建筑南北长25.5米,东西宽12.88米,舞台宽8.88米,高12米,占地265.3平方米。砖、石、木结构、石台基础和棚顶。建筑宏伟,结构新颖,装饰华丽,构思奇妙,建筑技艺高超。集书法、绘画、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长城外第一剧场”。?
戏楼高12米,基座上有4根柱子支撑着屋顶,前后之间有一个木屏风隔断,平台下有一口井,是表演鬼戏的通道。背景后面是一个大四合院,与剧场融为一体。
神皮石
相传远古时期,坝上南北两山的巨石变得奇形怪状,尤其是最顽固的两块石头,神奇地长了起来,像一整夜的岩石,试图堵塞河道,危害百姓。玉帝听到前去捉拿九女的天兵天将的报告后,非常生气,命天神去驱邪。众神跳到这一步,甩下马鞍,举起刀剑倒下,石头碎了,人民得救了。
念珠洞
念珠洞是喇嘛山的第一景。该洞是一个500米的天然洞穴,有18块巨石覆盖,形似一串佛珠,故称佛珠洞。
念珠洞是古代冰川遗迹的有力证据。像佛珠洞的冰臼,国内外都很少见,分布在山脊、山顶、山麓。登上角山1198米高的主峰,一眼就能看到冰川臼齿。
念珠洞是喇嘛山的第一个景点,距县城仅28公里。它在去北京北部第一个草原度假村的路上,离高速公路只有几步之遥。洞内是一条500米长的细沟,由18块形似佛珠的巨石覆盖,形成一系列奇特的洞穴,故称佛珠洞。顺着山洞往上走,可以直接到达喇嘛山东峰的顶峰。谁能来此一游,就有了机缘、地缘、人缘、佛缘。
喇嘛山
喇嘛教山的佛珠洞位于丰宁大滩乡,“中国第一曲棍球公园”位于佛珠洞顶部,海拔1198米。主峰上的曲棍球就像一个“天堂之壶”。经中国地质科学院韩教授鉴定,它是距今二百万年的曲棍球场遗址,是国内外罕见的“世界奇迹”。神奇的冰臼群是大自然的斧神创造的奇峰怪石,让人在大自然中头晕目眩,陶醉其中。
喇嘛山主峰海拔1198米,内部多悬崖峭壁。从远处看,它像一堵墙,像一个婴儿床,像一个电池,像一个天然的长城。在20多公里的路程中,有许多石柱、悬崖、禅洞、怪石、鞍马石刻,宛如一座山光画廊。岩画上有许多喇嘛佛像,高3.12米,宽2.72米。佛像开满莲花,背面绘有佛光,历经300多年依然光彩夺目。佛像旁刻有满文和汉字,雕像下有砖塔,俗称喇嘛墓。石壁上有一个喇嘛洞。
九龙松
位于丰宁县城西北15km的五道营乡,此树种植于北宋中期,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九龙松因形似九条龙而得名。你可以看到它的九根粗大的树枝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棵粗壮的大树。九枝如龙头,树蜿蜒如龙,树皮厚重,恰似龙林,九枝如龙,冲天而起。
九龙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有四大奇迹。一个是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大盆景,从不同角度看外观差别很大;第二个奇迹:树枝长得很奇怪。它们虽然经历了千百年,却没有长高而是向各处延伸,所有的枝干都在盘旋、弯曲、转动。第三奇:虽然是千年古松,但还是年年长,年年结籽,只是松树种子结不出松树苗。第四个奇观:据专家测定,树的周围有很强的混合能量场。闭上眼睛就能感觉到什么,耳朵贴近树干,就能听到异常的回声。
神奇的古松一定会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900年前,一只鹤从白云峡谷飞来,嘴里衔着一颗松子,停在一棵小树的树枝上。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松子飘落下来。从此,它生根发芽,长大成人。小松树一生长,就生出九条枝桠,枝桠如龙。
白云古洞
白云古洞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翟凌乡黑山嘴村潮河西岸。白云古洞,又称白云峡谷、朝阳洞,是由若干峰、洞、谷、寺组成的景点的总称。位于承德丰宁县城南45公里的莲花山,面积4平方公里。景区四周险峰断崖,一个山坳此起彼伏,自然形成山门。有奇峰、怪石、幽洞、深溪等多种自然景观,也有佛寺、道观、庵等多种自然景观,还有佛寺、道观、庵等人工建筑,其中以“三庙”、“六山”、“九景”、“十二洞”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奇峰异岩,如卧石山、佛掌石、三山斗口、增禄岩等。山泉瀑布有瀑布、天井、人井、地下井十处。除了寺庙,还有秀珍路、长寿桥、天梯、云池、栈道、禅堂。
“三寺”是指包华寺、青云寺和隐贤寺。相传,第二年年初,一人上山打猎,看到山景空灵,一尘不染,才知道包华寺在白云古洞出家为僧,成了这座山的祖师,传了三代。明清时期,和尚和道士住在这里的同一座山上。和睦相处,烟火特别盛,香客如云。
“六山”是指笔架山、边强山、虎头山、卧石山、王后山和鸡冠山。这六座山因其形状而得名,各有典故,形象生动。“九景”是连阴斋、一线天、仙人桥、风动、月牙、仙人掌、百丈谷、三井。这九个景点或奇、或险、或幽、或静,各有特色,都有动人的传说。
十二洞分别是白云洞、哈哈洞、二仙洞、子午洞、古柏洞、修真洞、蛇洞、虎洞、和仙洞、穿心洞、无底洞。这些洞或宽或深或神秘,各有千秋。白云洞最大,面积600多平方米,几千人绰绰有余。哈哈洞位于最高位置,俯瞰山外潮河,低山起伏。仙人桥是山腰上的一个通孔,景观很不一样。二仙洞与另外两个洞相连,祈福洞贯穿谷底。无底洞深不可测,西天险象环生,难以攀登。九座崖洞石屋,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山顶、山腰、山脚,把迷人的景色点缀得更加野奇。无底洞深不可测。相传古时候有个胆大的和尚,提着一筐蜡烛进洞,一直下到洞底,直到蜡没了,但又不能穷,所以取名无底洞。其他的洞也有它们的起源。
白云古洞景区,古树藤蔓遮天蔽日;泉水和溪水叮叮当当;俊美的鸟儿和谐而押韵地歌唱;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尤其是端午节前后,杜鹃花、杏花、樱花相继开放,与松柏相映成趣,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