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舞龙走出国门
铜梁舞龙是流传于重庆铜梁县以龙为主要道具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铜梁舞龙兴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如今已是家喻户晓。舞蹈、体操和杂技。铜梁舞龙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烟火燃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巧妙,服饰朴素大方,群众参与性强。
舞龙最初是用来祭祀龙图腾,使其赏心悦目,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文学活动。铜梁舞龙包括龙灯舞和花灯舞。龙灯舞主要有大爬龙、火龙、草龙、竹壳龙、黄景龙等10个品种,其中大爬龙最具特色。花灯舞主要有12个品种,如龙门跳鱼、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光棍、石良等。
铜梁舞龙艺术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先后参加过1984、1999、2009年国庆庆典,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内重大活动。曾被文化部派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铜梁舞龙是一个民族文化品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突出的文化价值。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通过舞龙和唱歌,龙的精神被召唤出来。舞动吧,振奋民族精神。
铜梁舞龙的习俗由来已久。唐宋时期就有舞龙。即使按照现在公认的观点,铜梁舞龙“始于明代,盛于清代,盛于当代”,也有600至700年的历史。清朝光绪年间,《铜梁县志·风俗》记载了铜梁舞龙的盛况:“正月初八至十五,张登登辉煌,耍龙灯、狮灯等杂剧,闹得满城风雨,有一种人被月赶,尘随马走的景象。”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
铜梁龙灯起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1984和1999年,铜梁大龙两次进京参加建国35周年和50周年庆典,以长虹的气势在天安门广场前起舞。铜梁火龙更是魅力四射,铁打水,喷火。
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在铜梁,每个机关、企事业、厂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伍。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县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灯会,各种舞龙队、花灯队争相出动,元宵节最为红火。一个完整的游行队伍有30多个队伍参加:标志灯开道,以龙为头,后面是48米长的大爬龙、活泼的小彩龙,还有灯笼“龙门鱼跃”、“泥鳅吃汤圆”、“明狮”、“山虎”。最后,龙带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