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超市股价历史

告诉你个坏消息,你的钱可能收不回来了,因为华联控股的PTA期货投机要破产了。

华联控股:国内最大PTA生产商期货投机巨亏或破产。2008年7月7日10,09:01强行接手10万多吨期货的PTA多头终于失败了。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内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企业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一直极为紧张。如果未来几周无法筹集到应急资金,华联三信将被迫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高山奶糖厂家向各大超市发出通知,要求三种奶香糯糯的糖果下架…

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证实,华联三鑫是今夏逆势做多PTA期货0809合约的绝对主力。因为误判形势,华联三鑫在9月份被迫接受巨额期货报价,涉及金额至少十亿元。

资金突然紧张,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华联三鑫的四大股东在“十一”期间紧急磋商,试图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年度愿景:打造世界级

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是由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036)、浙江展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嘉柏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特大型石化企业,公司主要从事PTA的生产和销售。

华联三鑫成立时就有很大的愿景。公司计划投资6543.8+00亿元,希望通过3-5年的建设发展,打造成为世界级的PTA生产基地,年产PTA 2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6543.8+05亿元以上。

2005-2006年,全球聚酯行业迎来了大扩张。作为生产聚酯的原料,PTA的市场需求也猛增,价格不断上涨。看到PTA生产利润相当丰厚,国内掀起了PTA生产基地的投资热潮。

当时有多家制造企业宣布增加产能,华联三鑫PTA项目的上马被认为“不仅改善了我国PTA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也极大地优化了国内PTA产能布局”。

2006年6月5438+2月65438+2月,全球首个PTA期货产品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PTA行业陷入低谷。

华联控股原是华联三鑫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度达到51%。虽然PTA生产项目价格昂贵,但华联控股等股东仍继续通过对外担保向银行借款,用于华联三新PTA项目一期、二期的投资。在股东的支持下,华联三鑫PTA产能迅速跃居国内前列。

然而,华联三信给股东带来的回报竟然是持续亏损。华联控股在2007年年报中披露,截至2007年6月65438+2月31日,华联三鑫公司总资产109874695元,净资产107566.0100元,2007年营业收入79638+。

华联控股在报告中承认,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PX价格高位运行,下游聚酯行业需求不旺,国内PTA产能的集中释放和PTA进口量的大幅增加,促成华联三鑫全年巨亏9亿元,PTA行业形势十分严峻。

这种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华联控股2008年半年报披露,在PTA产品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下游聚酯行业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下,华联三鑫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日益严峻。2008年6-6月,国际原油平均价格为112美元/桶,最高为146美元/桶。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频繁波动,大大增加了PTA产品的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持续低迷,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政策收紧,国内PTA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进口PTA低价倾销,使得PTA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华联三信公司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景不容乐观。

承担风险,招期货做多。

就是这样一家资金相当短缺的PTA生产企业,最终选择了“冒险之举”——在期货市场展开牛市,希望制造现货紧张的局面,借机改变PTA价格走势,重建市场信心。

此前本报曾报道过PTA期货0809合约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合约的奇怪现象。虽然临近交割,但PTA0809合约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持仓量高达10万吨以上。最终,PTA多头通过天马期货的交易席位以明显高于现货市场的价格获得了约654.38+0.5万吨期货的实盘。多位市场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华联三鑫是持有0809合约以上的绝对主力。

根据圈内说法,华联三鑫以自己公司及其他关联公司名义收货约5万吨;此外,市场传言,根据事先约定,与华联三鑫共同启动市场并最终接手实盘的多头,将把10万多吨PTA交给华联三鑫。

结果华联三信在“0809战役”中被迫接受近654.38+0.5万吨现金,被套资金多达十亿元。如果按照目前的现货价格计算,其面临的价格损失接近5亿元;因为本身是PTA生产企业,拿的现货等于增加库存,对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好处。

由于其流动性不足,业内普遍猜测,华联三信期货市场获得的资金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借贷。华联三信接受实盘后,可以当场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缓解资金压力,但贷款比例可能只有5折。

“我们认为华联三鑫犯的最大错误在于角色错位。”浙江另一家大型PTA生产企业投资发展部经理徐志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在期货市场坚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长期货(生产商)不做多,短期货(消费者)不做空”。“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因为厂商总是希望看到牛市,但是企业强行自己做多,风险很大。不仅会占用生产资金,还会给我公司的销售造成困难。反过来,消费者也一样。”徐志龙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丹航空公司在航油期货上做空。一个月后,虽然油价如期下跌,但在趋势出现之前,公司宣布破产。

据了解,在华联三鑫做多PTA期货的同时,其竞争对手路祥石化、扬子石化等公司并未响应,而是在高位大举抛出,加速了华联三鑫的失败。

现有股东很难继续增资。

华联三信的经营困境引起了四大股东的关注。据悉,虽然是在“十一”假期,但负责人仍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让原股东继续出资,难度很大。

或许是因为亏损的压力,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华联控股早就有意淡出华联三鑫的控股权。早在2007年7月,华联三信就宣布增资扩股。华西集团出资6.8亿元成为第四家投资华联三鑫的大型企业,而华联控股宣布放弃控股,华联三鑫股权被稀释至35%。

今年上半年,华联三新再次增资扩股,华西集团、展望集团、加布里埃集团均宣布增持。华联控股再次放弃增持权。华联三鑫公司持股比例由35%降至26.436%(根据协议,参与所有者权益分配比例为23.2236%),退居第二大股东,失去对华联三鑫公司的控制权。华联控股宣布,此后,

就最新情况来看,原股东很难继续增加投资。不言而喻,华西集团两次增持都花了不少钱,要继续抽出真金白银相当困难。展望集团和加百利集团的积极性一直不是很高。业内人士分析,尽快找到资金接手,将是华联三鑫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