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视距雷达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对超视距雷达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得到了钱学森先生的大力支持。1982年,我国完成天波超视距雷达实验,在试验中成功探测到1200公里外的民用飞机。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天波超视距雷达已经定型并装备我军战略预警部队。

在地波雷达的研究中,根据相关原则,我国分别针对陆地使用和舰船使用开展了研究工作。80年代初,哈工大根据新机制提出了研究计划,开始攻关。经过多年努力,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试验。

1990年,我国在威海建立了第一个高频地波超视距试验站,成功跟踪了舰船、飞机等超视距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舰载地波雷达的试验工作,成功探测到数百公里外的舰船,为国产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另一种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是武汉大学研制的OSMAR系统。该系统在1994投入使用,成功探测到30公里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武汉大学开发了第二代OSMAR2000系统。该系统最大探测距离提高到200公里以上,综合性能达到国外90年代先进水平。但总体而言,中国的上述地形超视距雷达在一些主要性能上仍落后于俄罗斯的HFSWR等国外,体现在最大探测距离比后者更近,因此在为鹰击-62岸舰导弹部队提供支援方面不足,这可能是中国要从俄罗斯进口类似产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