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古代毛笔?

宣毛笔

泾县制笔历史悠久。相传中国自古就有笔,但早期的毛笔很简单,不叫笔。战国时楚称笔为舆,吴称之为不规则,燕称之为赋,直到秦朝才称之为笔。据记载,公元前223年,泰国将军蒙恬南征楚国,路过中山(今宣城、泾县),得到了毛质较好的兔毛,于是制成了第一批改良的秦笔。后人称昊天为笔法之父,所以这种用中山工笔写成的书法应该说是今天徐安毕的鼻祖。

徐安毕选材严格,做工细致,具有造型典雅、纯羊毛耐用、软硬适中、尖圆健康完整的独特风格。唐宋时期,宣城土豪(又名字号)笔受到书画界的极大推崇和追捧。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紫笔诗》:“石上有老兔,食柳饮春生紫笔,宣城工人用笔千万毛中挑一根。”又云:“每年宣城写字,紫毫价如金。”诗人耿威在亲自试笔后,高兴地写下了《雍周萱笔》,称赞道:“纸落风起,撼天露,舟奇纪事。我该怎么办!”徐安毕在《唐律》中被列为“贡品”,规定“贡岁六两,紫岁二两”。到了宋代,出现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书法家,制笔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笔筒的雕刻艺术也达到了精湛的水平。当时全国制笔行业中,以宣城诸葛高、诸葛典、诸葛远最为著名。梅诗赞曰:“画师诸葛高,全国第一。”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考试时用的是玄州笔。“终考不败”后,他觉得难得一玩。他一生每次拿到诸葛笔,都要翻脸,声称除了宣城,岭南没有笔,连“杜夏”都没有满意的笔。徐安毕产于我省泾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其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宣笔以兔毛、羊毛、狼毛为原料,精心选材,严格工艺要求,具有“装饰典雅,毛料纯正耐用,刚柔适度,尖圆”的独特风格。品种260多个,其中以“胎发古法”、“梦笔生花”、“莲斗笔”为笔中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