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命题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暴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必须遵循“忠恕”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思想就是“克己”,也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奉行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命名制度,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就是要纠正等级秩序,实现有序排位。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
扩展数据: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孝道不仅限于赡养父母,而应以尊敬父母长辈为重。他认为,如果没有孝心,赡养父母就会被当成养狗,这是大逆不道,不孝。孔子也认为,父母可能有过错,子女应该有礼貌地劝说并试图纠正,而不是绝对服从父母。
这些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但孔子在谈孝时,又说“父母在此,不远行”,“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谓孝”,显示了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儒家定义为复杂的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去世后,“水浆不得入口,三日不升火”,“哭无数次”,甚至“身病濒死”,变成了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毁灭。
宋明时期,孝被视为道德理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哲学家朱主张父权制的绝对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孝道观念除了崇尚封建之外,还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它提倡子女对父母的“敬”、“敬”、“养老”,把孝顺与忠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提倡死后薄葬。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博爱、善良、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创新、文明、和谐、法治的道德思想”。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支撑,以巩固和构建较高的舆论阵地,对于社会确立核心价值观以谋求长治久安的良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于我们构建保和太和咸宁的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子